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雨里鸡鸣一两家,
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
闲看中庭栀子花。
白话文翻译:
在雨中,传来一两户人家的鸡鸣声,
竹溪旁的小路上,斜搭着一座板桥。
妇女们在相互呼唤着去洗蚕,
我闲闲地看着院子里的栀子花。
注释:
- 鸡鸣:指鸡叫声,这里暗示着乡村的生活气息。
- 一两家:形容村庄的宁静,只有一两户人家在活动。
- 竹溪:竹子生长的溪流,表现出自然环境的优美。
- 板桥:用木板搭建的桥,常见于乡村,体现了乡村的简朴。
- 妇姑:指的是妇女和姑姑,表现出乡村的亲密关系。
- 浴蚕:洗蚕,是农村养蚕的习俗,体现了乡村的生产活动。
- 闲看:形容一种悠闲的状态。
- 栀子花:盛开的栀子花,象征着美好的自然景色。
典故解析:
该诗虽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其描绘的乡村生活场景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反映了唐代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体现了儒家提倡的“和谐自然”思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建,字子猷,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世纪,生活于中唐时期。他以描绘田园生活和山水风光著称,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常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乡村的宁静与和谐。
创作背景:
《雨过山村》创作于唐代,反映了当时农村的生活状态和自然环境。诗人在雨后乡村的宁静中,感受到生活的朴素与美好,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赞美。
诗歌鉴赏:
《雨过山村》是一首描绘乡村生活的诗,透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雨后乡村的宁静与美丽。诗的开头以“雨里鸡鸣一两家”引入,给人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仿佛能听到鸡鸣声传来的悠扬。接着,通过“竹溪村路板桥斜”描绘出乡村的自然环境,竹溪和斜桥的形象,勾勒出一种恬静的田园风光。
诗中“妇姑相唤浴蚕去”,体现了乡村日常生活的细节,妇女们忙碌的身影和相互之间的呼唤,传达了乡村人际关系的亲密与温暖。最后一句“闲看中庭栀子花”,则表现了诗人在忙碌生活中的一种悠闲心态,栀子花的盛开,更是为整个画面增添了一抹清香和美丽。
整首诗通过细致的描写,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体现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真挚热爱。诗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乡愁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使人感受到一种恬淡的美好。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雨里鸡鸣一两家:在雨中的乡村,听到一两户人家的鸡鸣声,显示出乡村的宁静与生活气息。
- 竹溪村路板桥斜:竹子生长的小溪旁,村路上有一座斜搭的木板桥,描绘了乡村的自然环境。
- 妇姑相唤浴蚕去:妇女们在相互呼唤着去洗蚕,展现了乡村的生活场景和人际关系。
- 闲看中庭栀子花:诗人悠闲地看着院子里的栀子花,表现出一种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人将鸡鸣、竹溪、栀子花等自然元素比作乡村生活的组成部分,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拟人:通过“妇姑相唤”,赋予了人际关系以情感,表现出生活的温暖。
- 对仗:全诗有对仗工整的特点,如“鸡鸣”和“浴蚕”,增强了音韵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对雨后乡村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热爱,体现了人们对简单、朴素生活的向往,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鸡鸣:象征着生活的开始,代表着乡村的生机。
- 竹溪:象征着自然的清新与幽静,表现出乡村的自然美。
- 板桥:象征着人们的交通与联系,体现了乡村的简朴。
- 栀子花:象征着美好、清香的生活,展现了诗人对美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竹溪”指的是什么? A. 一条河流
B. 一条溪流
C. 一条湖泊 -
“妇姑相唤”中的“妇姑”主要指什么? A. 妇女和姑姑
B. 妇女和母亲
C. 妇女和姐妹 -
诗歌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A. 雨水
B. 乡村生活
C. 城市生活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居秋暝》:王维的作品,描绘了山中秋天的静谧与美丽。
- 《绝句》:杜甫的作品,表现了自然与生活的和谐美。
诗词对比:
- 王建的《雨过山村》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均描绘了自然景色和乡村生活,但前者更注重细腻的日常细节,后者则强调了山水的壮丽与宁静。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