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枕上》

时间: 2025-01-01 15:14:52

堆来枕上愁何状,

江海翻波浪。

夜长天色怎难明,

无奈披衣起坐薄寒中。

晓来百念皆灰烬,

倦极身无凭。

一勾残月向西流,

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虞美人·枕上

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
夜长天色怎难明,无奈披衣起坐薄寒中。
晓来百念皆灰烬,倦极身无凭。
一勾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夜晚辗转反侧、无法入眠的愁苦心情。愁苦堆积在枕头上,像翻滚的江海波浪。漫长的夜晚,天色怎么也无法明亮,忍不住披衣起身,感到一阵阵寒冷。清晨来临时,心中万千念头都化为灰烬,疲惫不堪的身体再也没有依靠。残月微微向西流去,面对这一切,眼泪也无法倾诉。


注释

  • 堆来:指积累、堆积的意思。
  • 何状:什么状态,形容愁苦的样子。
  • 翻波浪:像大海翻滚的波浪,形容愁苦的激烈。
  • 薄寒中:在这微寒的环境中。
  • 百念皆灰烬:所有的念头都化为灰烬,形容绝望和无奈的状态。
  • 倦极:极度疲倦,快要支撑不住。
  • 一勾残月:指微弱的月亮,形象地展现出夜晚的孤寂。

典故解析

这首诗并未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残月”常常在古诗中象征孤独与哀伤,表达诗人内心的惆怅与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毛泽东(1893年-1976年),中国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他的诗词多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时代特征。

创作背景: 《虞美人·枕上》创作于毛泽东的晚年,反映了他在政治斗争和个人生活中所经历的孤独与愁苦。作品中充满了对时间流逝和个人命运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虞美人·枕上》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情感的真挚流露,描绘了一个在夜深人静时的孤独状态。诗人以“堆来枕上”的愁苦开篇,直白地表达出内心的沉重与压抑。接着通过“江海翻波浪”的比喻,强调了这种愁苦的波动和激烈,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夜晚漫长,天色暗淡,诗人无奈地披衣而起,表现出一种无助和无奈的情感。清晨时分,所有的烦恼似乎都化为了灰烬,诗人感到极度疲倦,身体也失去了依靠,显示出一种深刻的孤独感。

最后一联“一勾残月向西流”,把时间的流逝与个人的情感结合在一起,月亮的残缺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失落与凄凉。整首诗情绪深沉,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感受。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堆来枕上愁何状:枕头上堆积的愁苦到底是何种状态。
    • 江海翻波浪:愁苦如同波涛汹涌,无法平息。
    • 夜长天色怎难明:漫长的夜晚使得天色难以明亮,暗示诗人的心情沉重。
    • 无奈披衣起坐薄寒中:无奈之下只能披衣而起,感到寒冷,体现孤独感。
    • 晓来百念皆灰烬:清晨时,所有的想法都化为灰烬,绝望感加重。
    • 倦极身无凭:极度疲惫,身体无处依靠,感到孤立无援。
    • 一勾残月向西流:微弱的残月缓缓流向西方,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内心的孤寂。
    • 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面对这一切,眼泪无法流出,体现内心的无奈与绝望。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愁苦比作翻滚的波浪,生动形象。
    • 拟人:赋予孤独以情感,增强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对称,增强了音韵的和谐感。
  • 主题思想: 这首诗深刻揭示了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同时也反映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展现出一种对生活深切的思考。


意象分析

  • 枕头:象征着个人的内心世界,愁苦的积累。
  • 江海:象征着情感的波动与激烈,表现出诗人内心的纠结。
  • 残月:象征孤独和凄凉,体现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堆来枕上愁何状”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愁苦
    • C. 愤怒
  2. “晓来百念皆灰烬”中的“灰烬”象征着什么?

    • A. 希望
    • B. 绝望
    • C. 荣耀
  3. 诗中提到的“残月”向西流,象征着什么?

    • A. 未来的希望
    • B. 时间的流逝
    • C. 过去的怀念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津》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夜泊牛津》相比,毛泽东的《虞美人·枕上》更多地表现了内心的孤独,而李白则是通过自然景色来反映个人情感。两者都展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但表达方式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毛泽东诗词选》
  • 《中国现代诗歌发展史》
  • 《古诗词鉴赏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