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

时间: 2025-01-14 09:53:59

去年寒食初相见。

花上双飞燕。

今年寒食又花开。

垂下重帘不许、燕归来。

隔帘听燕呢喃语。

似说相思苦。

东君都不管闲愁。

一任落花飞絮、雨悠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虞美人
作者: 沈端节 〔宋代〕
去年寒食初相见。花上双飞燕。
今年寒食又花开。垂下重帘不许燕归来。
隔帘听燕呢喃语。似说相思苦。
东君都不管闲愁。一任落花飞絮雨悠悠。

白话文翻译

去年寒食节时,我与你初次相见,花间双双飞舞的燕子。
今年寒食节又到花开之时,却拉下重帘不让燕子归来。
隔着帘子听见燕子呢喃的声音,仿佛在诉说着相思的苦楚。
东风(春天的象征)根本不在意这些闲愁,让落花和飞絮在雨中随意飘散。

注释

字词注释

  • 寒食:寒食节,传统节日,祭祖扫墓,禁火冷食。
  • 双飞燕:形容一对燕子,象征着爱情。
  • 重帘:厚重的帘子,这里指阻挡视线的帘子。
  • 呢喃语:轻声细语,形容燕子在低声鸣叫。

典故解析: 寒食节源于春秋时期的介之推,后来演变为扫墓的日子,象征着对逝去亲人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端节,宋代著名词人,其词作清丽婉转,富有情感,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景物与人间情感。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寒食节期间,反映了诗人对往年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爱情的思考。诗中借燕子寓意爱情,展现了对失去的惆怅和对未来的无奈。

诗歌鉴赏

《虞美人》是一首充满感情的词作,通过对寒食节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往昔与爱情的深切思念。词的开头以“去年寒食初相见”引入,勾勒出与爱人初相识的甜蜜瞬间,伴随燕子的双飞,展现出恋爱时的欢快与美好。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转入“今年寒食又花开”,字里行间透出一丝惆怅与无奈。重帘的意象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诗人不愿让这份美好消逝,却也无能为力。

“隔帘听燕呢喃语”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往昔的追忆,燕子的低语似乎在诉说着相思的苦楚,感情愈发沉重。最后一句“东君都不管闲愁”,则表现出自然的无情,春风不闻人间愁苦,落花飞絮随意飘洒,诗人在此刻感受到了一种无奈的孤独。

整首词情感深邃,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爱情的执着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具有很强的抒情性和哲理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去年寒食初相见”:回忆去年寒食节时,首次与爱人相见的情景,营造出甜美的氛围。
  2. “花上双飞燕”:燕子在花间双双飞舞,象征着恋爱中的欢快与甜蜜。
  3. “今年寒食又花开”:转到今年的寒食节,再次看到花开,暗含时间的流逝。
  4. “垂下重帘不许燕归来”:重帘象征着阻隔,暗示着情感的隔离与无奈。
  5. “隔帘听燕呢喃语”:隔着帘子听见燕子的低语,体现出诗人的思念与感伤。
  6. “似说相思苦”:燕子的声音仿佛在诉说着相思的苦楚,增加了情感的深度。
  7. “东君都不管闲愁”:春风(东君)不在意人间的愁苦,表现出自然的冷漠。
  8. “一任落花飞絮雨悠悠”:落花随风飘散,象征着爱情的无常与时间的流逝。

修辞手法

  • 比喻:燕子比喻恋人,象征着爱情的美好与脆弱。
  • 拟人:燕子的呢喃被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如“花上双飞燕”与“隔帘听燕呢喃语”,形成美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爱情的美好与失去,表现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无奈的感慨,展现了对爱情的执着和对时间流逝的不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燕子:象征着爱情与自由,飞舞的燕子寄托着恋人的思念。
  • 寒食:代表着特定的时间与情感的记忆,承载着过去的美好。
  • 重帘:象征着隔绝与阻碍,表现出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
  • 落花:象征着美好的事物的逝去,暗示着爱情的脆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下列哪个词语不是《虞美人》中提到的?
    A. 燕子
    B. 花开
    C. 竹林
    D. 重帘

  2. “隔帘听燕呢喃语”中,燕子象征什么?
    A. 友情
    B. 爱情
    C. 亲情
    D. 师生情

  3. 该诗的主题是什么?
    A. 春天的喜悦
    B. 对往昔爱情的追忆与惆怅
    C. 自然的美好
    D. 生命的短暂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往昔爱情的怀念与感伤。
  • 杜甫的《春望》:通过春天的景象表达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沈端节《虞美人》李清照《如梦令》:两者均表现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但沈端节更侧重于对爱情的细腻描绘,而李清照则更加侧重于情感的内心挣扎与孤独。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收录大量宋代词人作品,适合对比学习。
  • 《古代诗词鉴赏》:提供诗词的背景、解析及赏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