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

时间: 2025-01-17 10:22:54

琵琶弦畔春风面。

曾向尊前见。

彩云初散燕空楼。

萧寺相逢各认、两眉愁。

旧时曲谱曾翻否。

好在曹纲手。

老来心绪怯么弦。

出塞移船莫遣、到愁边。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琵琶弦畔春风面。曾向尊前见。彩云初散燕空楼。萧寺相逢各认两眉愁。旧时曲谱曾翻否。好在曹纲手。老来心绪怯么弦。出塞移船莫遣到愁边。

白话文翻译:

在琵琶的弦旁,春风轻拂着我的面颊。曾经在酒宴上与你相见。彩云刚刚散去,燕子飞回空楼。我们在萧寺相逢,各自认出了彼此眉宇间的愁苦。你还翻看过旧时的曲谱吗?只好依靠曹操的乐器。年纪大了,心情是否对琴弦感到怯怯的?出塞时的船只,别让它驶向愁苦的边缘。

注释:

  • 琵琶:一种古老的弹拨乐器。
  • 尊前:指酒宴上的高座,表示尊贵的场合。
  • 彩云:形容美丽的云彩,常象征美好的时光。
  • 萧寺:指一种古代寺庙,可能代表宁静之地。
  • 曹纲:古代的乐器制造家,可能指乐器的精良。
  • 出塞:指离开边塞,可能暗示离别或旅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千秋,宋代诗人,其作品多以抒情见长,常表达对人生与时光的感慨。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在当时颇具影响力。

创作背景:

《虞美人》创作于春日,正值万物复苏的时节,诗人通过对春风、琵琶的描写,表达了对旧日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思索。

诗歌鉴赏:

这首《虞美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优美的意象,构造了一个充满春意与愁绪的画面。诗人以琵琶、春风为引子,表达了对往昔的回忆和对当前心境的感慨。开篇的“琵琶弦畔春风面”展现出一种温柔的氛围,仿佛将读者带入一个柔和的春日午后,音韵缭绕,令人心生向往。

接着,诗人通过“曾向尊前见”一语,勾起了与故人重逢的情景,流露出一丝温情与惆怅。随后“彩云初散燕空楼”描绘出一种孤独和空旷,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最后几句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忧虑与对过往的追忆,体现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情感丰富,从春天的美丽景象到内心的愁苦,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深刻反思,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琵琶弦畔春风面:琵琶旁边,春风轻轻拂过脸庞,营造出一种温暖和愉悦的氛围。
  2. 曾向尊前见:曾经在高贵的酒宴上相遇,暗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3. 彩云初散燕空楼:彩云散去,燕子飞回空楼,象征时间的流逝和孤独。
  4. 萧寺相逢各认两眉愁:在萧寺相见,彼此都认出了心中的愁苦。
  5. 旧时曲谱曾翻否:问对方是否还翻看过旧日的曲谱,显现出对过往的怀念。
  6. 好在曹纲手:依靠曹操的乐器,暗示对音乐的依赖。
  7. 老来心绪怯么弦:年纪大了,心情是否对琴弦感到怯怯的,流露出对衰老的忧虑。
  8. 出塞移船莫遣到愁边:出发去边塞的船只,不要让它驶向愁苦的边缘,表达对生活的期盼与不安。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风比作温暖的面,增加了诗的柔美感。
  • 对仗:如“各认两眉愁”,工整的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彩云、燕子等意象使诗歌更具画面感,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对往昔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未来的忧虑,展现了诗人心中深邃的情感与哲思。

意象分析:

  • 琵琶:象征音乐与艺术,代表着诗人内心的情感表达。
  • 春风:象征温暖与生机,反映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彩云:象征过往的美好时光,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 萧寺:代表宁静与思考的场所,暗示内心的沉静与反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乐器是什么?

    • A. 古筝
    • B. 琵琶
    • C. 笛子
    • D. 锣
  2. 诗人怀念的场合是什么?

    • A. 酒宴
    • B. 诗会上
    • C. 战场
    • D. 学堂
  3. 诗歌的主题主要是什么?

    • A. 爱情
    • B. 怀旧与人生思考
    • C. 战争
    • D. 友谊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与王千秋的《虞美人》,两者皆探讨了对过往的追忆与对人生的感慨,但杜甫更多地表现了对亲人的思念,而王千秋则侧重于对生活的哲思与内心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相关学术论文和论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