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观灯玉台体十首 其三 徐铉 〔唐代〕 双阙重闉夜不关,金车宝马晓应还。 亭亭明月临瑶席,灼灼华灯照玉颜。
白话文翻译:
夜幕降临,宫门紧闭,金车宝马在黎明时分应当返回。 明亮的月光照耀着华美的宴席,灿烂的灯火映照着美丽的容颜。
注释:
- 双阙重闉:指宫殿的门阙,重闉表示门阙重重,形容宫殿的庄严。
- 金车宝马:指装饰华丽的车辆和马匹,象征贵族的出行工具。
- 亭亭:形容物体高耸直立的样子。
- 瑶席:用美玉装饰的席子,指华美的宴席。
- 灼灼:形容光亮鲜明的样子。
- 华灯:装饰华丽的灯具。
- 玉颜:美丽的容颜。
诗词背景: 徐铉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诗作多以宫廷生活和自然景色为题材,风格典雅华丽。这首诗描绘了宫廷夜晚的景象,通过华丽的意象展现了宫廷的繁华和贵族的生活。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宫廷夜晚的繁华景象。首句“双阙重闉夜不关”以宫门的紧闭象征夜晚的宁静和宫廷的庄严。次句“金车宝马晓应还”则预示着黎明的到来和贵族们的归程。后两句“亭亭明月临瑶席,灼灼华灯照玉颜”则通过明亮的月光和灿烂的灯火,映衬出宴席的华美和贵族的容颜,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氛围。整首诗语言华丽,意象丰富,展现了唐代宫廷生活的繁华和诗人对美的追求。
诗词解析:
- 首句通过“双阙重闉”的意象,展现了宫廷的庄严和夜晚的宁静。
- 次句“金车宝马晓应还”则通过贵族的出行工具,暗示了贵族生活的奢华和规律。
- 后两句通过“亭亭明月”和“灼灼华灯”的对比,突出了夜晚的明亮和宴席的华美。
- 修辞手法上,诗中使用了对仗和比喻,如“亭亭”与“灼灼”,“明月”与“华灯”,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视觉效果。
- 主题思想上,诗歌通过对宫廷夜晚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贵族生活的奢华和诗人对美的追求。
意象分析:
- “双阙重闉”:象征宫廷的庄严和夜晚的宁静。
- “金车宝马”:象征贵族的奢华和规律的生活。
- “亭亭明月”:象征夜晚的明亮和宴席的华美。
- “灼灼华灯”:象征灯火的灿烂和贵族的容颜。
互动学习:
-
诗中的“双阙重闉”指的是什么? A. 宫殿的门阙 B. 城墙的门阙 C. 寺庙的门阙 答案:A
-
诗中的“金车宝马”象征什么? A. 贵族的出行工具 B. 平民的出行工具 C. 商人的出行工具 答案:A
-
诗中的“亭亭明月”和“灼灼华灯”分别象征什么? A. 夜晚的明亮和宴席的华美 B. 白天的明亮和宴席的简朴 C. 夜晚的昏暗和宴席的奢华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昌龄的《出塞》:通过边塞的景象,展现了边疆的艰苦和将士的英勇。
- 杜甫的《春望》:通过春天的景象,抒发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诗词对比:
- 徐铉的《观灯玉台体十首 其三》与王昌龄的《出塞》:前者描绘宫廷的繁华,后者展现边塞的艰苦,两者形成鲜明对比。
- 徐铉的《观灯玉台体十首 其三》与杜甫的《春望》:前者展现宫廷的奢华,后者抒发对国家的忧虑,两者在主题和情感上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全唐诗》:收录了徐铉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徐铉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唐代文学的发展和徐铉的文学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