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五更转 其四》

时间: 2024-09-19 21:45:56

四更城上寒,刁斗鸣不歇。

披衣出户视,太白光如月。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从军五更转 其四
四更城上寒,刁斗鸣不歇。
披衣出户视,太白光如月。

白话文翻译:

在四更天的城头,寒冷刺骨,哨声不断响起。
我披上衣服走出门外,看到明亮的月光照耀,仿佛太白星在空中闪耀。

注释:

  • 四更:指夜里四点钟,古代将一夜分为五更,四更是指深夜。
  • 城上寒:城墙上寒风凛冽,形容天气寒冷。
  • 刁斗:古代的警报器,鸣叫声表示警觉。
  • 披衣:穿上衣服,表示行动的准备。
  • 太白:指明亮的星星,通常指的是金星,象征光明和希望。
  • 光如月:比喻月光明亮而柔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基(1311-1375),字季高,号静斋,元代著名诗人、政治家、军事家。他以诗词、散文和戏曲闻名,作品多描绘边塞、战争和士兵的生活,具有深厚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和战乱时期,诗人通过描写夜晚的情景,传达出士兵在战场上的孤独与坚守,反映了战争带来的寒冷与不安。

诗歌鉴赏:

这首《从军五更转 其四》以简洁而富有张力的语言描绘了深夜的城头情景,展现了战争的严酷和士兵的坚韧。诗的开头“四更城上寒”,直接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寒冷而寂静的夜晚,四更时分,万籁俱寂,唯有警报声在耳边回响,传递着紧张和警觉的气氛。

接下来的“披衣出户视”,则展现了士兵在寒冷中不畏艰难,毅然起身观察外面的情景,传达出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最后一句“太白光如月”,不仅描绘了月光的明亮,也隐喻了希望与未来的光芒。月光映照下的城头,既有寒冷的现实,也有希望的象征,形成鲜明对比。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景象的描写,深刻表达了士兵在边防的孤独、寒冷与坚守,体现了诗人对战争与士兵命运的思考和关怀,情感深沉而真挚。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四更城上寒:此句点明时空背景,描绘出深夜的寒冷,营造出一种压抑的气氛。
    • 刁斗鸣不歇:强调警报声不断,暗示战事的紧迫和随时可能发生的危机。
    • 披衣出户视:表明士兵的责任感和勇气,尽管寒冷依旧要出门观察情况。
    • 太白光如月:将月光与太白星的明亮结合,象征着希望与未来。
  •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寒”和“光”的对比,突显了士兵在黑暗中对光明的渴望。
    • 比喻:将月光比作太白星,增强了意象的生动性。
  •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士兵在寒冷和危险中坚守岗位的决心,反映了战士的勇气和对未来光明的向往。

意象分析:

  • :象征着战争的残酷和士兵内心的孤独。
  • 刁斗:象征着警觉和战斗的紧迫感。
  • 月光:象征希望和光明,给予士兵勇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四更”指的是哪个时间段?

    • A. 晚上九点
    • B. 晚上十点
    • C. 晚上十一点
    • D. 凌晨四点
  2. 诗中提到的“刁斗”是什么?

    • A. 一种乐器
    • B. 古代的警报器
    • C. 一种武器
    • D. 一种饮食
  3. 诗人在描绘城头的景象时用到了哪些意象?

    • A. 风、雨、雷电
    • B. 月光、寒冷、星辰
    • C. 草原、山川、河流
    • D. 火焰、黑暗、冰雪

答案

  1. D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昌龄的《出塞》:同样描绘边塞生活的英雄气概。
  • 李贺的《夜泊牛渚怀古》:表达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渴望。

诗词对比

  • 比较刘基的《从军五更转》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两首诗都涉及边塞和战争,但刘基更注重士兵的孤独与坚守,而王之涣则侧重于壮丽的自然景观与人生哲理。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刘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