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竿》
时间: 2025-01-01 12:39:5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钓竿
作者:刘基 〔明代〕
斫竹作钓竿,抽茧作钓丝。
沧洲日暖波涟漪,绿蒲茸茸柳叶垂,
钩纤饵香鱼不知。
石鳞激水溪毛动,玉燕回翔竿尾重。
大鱼入馔腮颊红,小鱼却放渊沄中。
更祝小鱼知我意,长逝深潭莫贪饵。
白话文翻译
我用斧头砍竹子做成钓竿,用蚕茧抽成钓丝。
在温暖的阳光下,水面荡起涟漪,绿蒲如茸茸的毛毯,柳叶轻垂。
钩子上挂着香饵,鱼儿却不知道。
水中石鳞激起涟漪,燕子在钓竿尾部回旋飞舞。
大鱼入钩,腮颊红润,小鱼则放任自流在深渊中。
我更希望小鱼能理解我的心意,长久地离开深潭,不要贪恋诱饵。
注释
字词注释
- 斫竹:用斧头砍竹子。
- 钓竿:捕鱼用的长杆。
- 抽茧:蚕茧抽成丝。
- 沧洲:水边的地方。
- 涟漪:水面上细小的波纹。
- 钩纤:鱼钩细线。
- 饵:鱼饵。
- 石鳞:鱼身上的鳞片。
- 腮颊:鱼的腮部。
- 渊沄:深水流动。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引用明显的典故,但通过描绘钓鱼的场景,反映了古人对自然与生活的亲密关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基,字廷瑞,号千里,明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诗词以清新自然、真切生动著称,常常表现出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刘基的隐居生活中,体现了他对钓鱼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在古代,钓鱼不仅是一项休闲活动,也是一种哲学的象征,代表着人与自然的和谐。
诗歌鉴赏
《钓竿》是一首描写钓鱼生活的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的美好与钓鱼的乐趣。开篇通过斫竹和抽茧的细节,展现了作者的手艺和对钓鱼的热情,显示出一种自给自足的生活态度。接着,诗人描绘了阳光下的水面,绿蒲和垂柳,营造出一幅和谐宁静的自然画面。
在诗的中段,诗人描写了鱼儿在水中的状态及飞翔的燕子,生动形象,富有动感。最后,诗人以祝愿小鱼理解自己的意图,表现了对生命的尊重与对自然的理解,暗含哲理。整首诗不仅传达了钓鱼的乐趣,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哲思,具有浓厚的人文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斫竹作钓竿,抽茧作钓丝。:使用竹子制造钓竿,蚕茧抽丝作为钓线,表现出对钓鱼工具的精心制作。
- 沧洲日暖波涟漪,绿蒲茸茸柳叶垂。:描绘了温暖的阳光下,水波荡漾,绿蒲和柳叶轻垂的美丽景色。
- 钩纤饵香鱼不知。:鱼钩上挂着芳香的饵料,但鱼儿却对此毫无察觉。
- 石鳞激水溪毛动,玉燕回翔竿尾重。:水中的鱼身闪烁着鳞片,激起涟漪,燕子在钓竿尾部飞舞,增添了生动的气氛。
- 大鱼入馔腮颊红,小鱼却放渊沄中。:大鱼上钩,腮部红润,小鱼则自由自在地游弋在深水中。
- 更祝小鱼知我意,长逝深潭莫贪饵。:希望小鱼能够理解我的心意,不要贪恋诱饵,长久地生活在深潭中。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钓鱼生活比作一种朴素的乐趣。
- 拟人:将小鱼赋予了感知心意的能力。
- 对仗:如“斫竹作钓竿,抽茧作钓丝”,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生命的尊重和哲学思考,传达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钓竿:象征着休闲与放松。
- 水波:象征着生命的流动与变化。
- 鱼:象征着自然的馈赠与生命的无常。
- 燕子:象征着自由与灵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用什么材料制作钓竿?
A. 竹子
B. 木头
C. 铁
答案:A -
诗中提到的“小鱼”象征什么?
A. 贪婪
B. 自由
C. 迷茫
答案:B -
“大鱼入馔腮颊红”中“馔”字的意思是?
A. 食物
B. 餐桌
C. 饮水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渔舟唱晚》:描写渔民生活的诗,展现自然之美。
- 《钓鱼》:李白的钓鱼诗,表现了对自然的向往与洒脱。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渔翁》相比,两者都描绘了钓鱼的乐趣,但王维更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而刘基则融入了更多的生活哲思和人文关怀。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刘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