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时述事十首 其七》
时间: 2024-12-29 10:42:1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感时述事十首 其七
作者: 刘基 〔元代〕
虞刑论小故,夏誓殄渠魁。
好生虽大德,纵恶非圣裁。
官吏逞贪婪,树怨结祸胎。
法当究其源,剪锄去根荄。
蒙茏曲全宥,驾患于后来。
滥觞不堙塞,滔天谷陵颓。
总戎用高官,沐猴戴母頧。
玉帐饫酒肉,士卒食菜薹。
未战巳离心,望风遂崩摧。
招安乃倡议,和者声如雷。
天高豹关远,日月照不该。
俱曰贼有神,讨之则蒙灾。
大臣恐及己,相视若衔枚。
阿谀就姑息,华绂被死灰。
奸宄争效尤,无风自扬埃。
啸聚逞强力,谓是爵禄媒。
黎民亦何辜,骨肉散草莱。
倾家事守禦,反以结嫌猜。
恸哭浮云黑,悲风为徘徊。
赤子母不怜,不如绝其胚。
养枭逐凤凰,此事天所哀。
胡为尚靡定,颠倒陛与颏。
春秋戒肆眚,念此良悠哉。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当时社会政治状况的深切忧虑。诗中提到,虞刑只因小事而受到重罚,夏朝的誓言也未能消灭首领。即便是好生之德,也不能避免恶行的存在。而官吏则借机贪婪,导致民众怨恨,祸根不断滋生。
法律应当追根溯源,铲除邪恶的根源。隐秘的宽恕只会将灾难留到未来。若不堵住恶源,水流就会汹涌而来,导致天翻地覆。高官指挥军队,却像沐猴而冠,士兵们却只能吃菜和薹。
未战心已离散,听到风声便崩溃。招安的提议如雷贯耳,但天高地远,日月不照。人人皆说敌人有神,若讨伐便会遭灾。大臣们顾虑自身安危,互相对视如同持枪。谄媚之风滋长,无所不在,结果只剩死灰。
奸贼竞争效尤,甚至在无风的情况下也能扬起尘埃。那些强权者以权谋私,视爵禄为媒介。百姓何罪之有,家破人亡,骨肉分离。倾家荡产以守护,却反而生出猜忌。
哀哭如浮云,悲风徘徊不去。赤子之母不怜惜,不如绝其根。养枭逐凤凰,真是天所悲哀。何以如此不安,颠倒了君主与臣子的地位。春秋之戒,岂是肆意妄为,想起这一切,令人感慨万千。
注释
- 虞刑:古代对小罪的惩罚。
- 夏誓:指的是夏朝的誓言,意在表示对敌人的惩罚。
- 好生:指宽容仁爱。
- 官吏:指政府官员。
- 蒙茏曲全宥:意思是表面宽恕,实际上隐患仍在。
- 滥觞:比喻恶源。
- 沐猴戴母:形容高官的空洞与虚伪。
- 招安:安抚叛乱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基(1311—1375),字伯温,号天池,元代著名诗人、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在元末明初时期为明朝的建立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诗词多反映社会时事,关心民生,具有很强的现实主义精神。
创作背景
《感时述事十首》是刘基在元末动乱时期创作的一组诗,诗中深刻揭示了当时官场腐败、社会动荡、民众疾苦的问题。这首诗特别关注政治腐败和对民众的影响,抒发了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及对未来的忧虑。
诗歌鉴赏
刘基的《感时述事十首 其七》通过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政治腐败和民众困境的关注。这首诗在用词上严谨、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考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诗中通过对法律与官吏行为的批判,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诸如“官吏逞贪婪,树怨结祸胎”便是对当时官场腐败现象的生动写照,表明了官吏的贪婪直接导致了民众的怨恨与灾难。诗人认为,法律应当追根溯源,只有铲除邪恶的根源,才能真正解决社会问题。
此外,诗中对军队的描绘,如“总戎用高官,沐猴戴母頧”,不仅体现了对高官的讽刺,也反映了士兵们的苦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士兵们只能吃菜薹,显现出战争带来的艰辛与困苦,进一步强化了对社会不公的控诉。
整首诗情感真挚,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百姓苦难的深切同情,以及对社会变革的渴望。刘基通过这首诗,呼吁人们关注现实,反思权力与责任的关系,展现了他作为一位诗人和政治家的双重身份。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虞刑论小故:小事受到严惩,反映法律的不公。
- 夏誓殄渠魁:提及夏朝的誓言,说明誓言未能实现。
- 好生虽大德:即使有大德之人,恶行依然存在。
- 纵恶非圣裁:惩罚的标准不公,非圣明之裁。
- 官吏逞贪婪:官员肆意贪婪,导致民生困苦。
- 树怨结祸胎:民众怨恨滋生,祸根不断发展。
- 法当究其源:法律应追根溯源。
- 剪锄去根荄:比喻铲除邪恶的根源。
- 蒙茏曲全宥:表面宽恕,实则埋下隐患。
- 滥觞不堙塞:恶源未被堵住,后果严重。
- 滔天谷陵颓:比喻局势如洪水般失控。
- 总戎用高官:高官指挥军队,形象空洞。
- 沐猴戴母頧:讽刺高官的空虚与虚伪。
- 玉帐饫酒肉:高官享乐,士兵却生活困苦。
- 士卒食菜薹:士兵的艰辛与不公。
- 未战巳离心:未战即心已离散,军心不稳。
- 望风遂崩摧:风声四起,军队崩溃。
- 招安乃倡议:安抚叛乱者的提议。
- 和者声如雷:提议如雷贯耳,影响广泛。
- 天高豹关远:形容敌人难以捉拿。
- 日月照不该:正义无法彰显。
- 俱曰贼有神:人人皆说敌人神秘。
- 讨之则蒙灾:攻击敌人反而自遭灾难。
- 大臣恐及己:大臣们担忧自身安危。
- 相视若衔枚:彼此戒备,相互警惕。
- 阿谀就姑息:谄媚者的行为助长腐败。
- 华绂被死灰:美好的前景已化为乌有。
- 奸宄争效尤:奸贼争相模仿。
- 无风自扬埃:即使没有风也能扬起尘埃。
- 啸聚逞强力:强权者聚集,追求私利。
- 谓是爵禄媒:将权力视为财富的媒介。
- 黎民亦何辜:百姓何罪之有,受苦无辜。
- 骨肉散草莱:家庭破裂,生活困苦。
- 倾家事守禦:倾家荡产以守护。
- 反以结嫌猜:反而生出猜忌。
- 恸哭浮云黑:哀哭如黑云压顶。
- 悲风为徘徊:悲风徘徊不去,象征忧愁。
- 赤子母不怜:赤子之母无所怜惜。
- 不如绝其胚:不如断绝根本。
- 养枭逐凤凰:养恶逐善,令人痛惜。
- 此事天所哀:此事乃天所悲哀。
- 胡为尚靡定:为何尚且不安稳。
- 颠倒陛与颏:陛下与臣子地位颠倒。
- 春秋戒肆眚:春秋的教训告诫人们。
- 念此良悠哉:回想此事,令人感慨。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对比高官的奢华与士兵的贫苦,突显社会的不公。
- 比喻:如“沐猴戴母”比喻高官的虚伪。
- 排比:多处运用排比,增强了诗句的气势与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社会政治环境为背景,表达了刘基对当时腐败现象的愤慨与对民众苦难的同情。通过对官吏贪婪、法律不公、民众困苦的描绘,反映出对社会变革的渴望,体现了深刻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官吏:象征腐败与欲望。
- 士卒:代表被压迫的民众。
- 悲风、浮云:象征社会动荡与悲哀的情绪。
- 枭与凤凰:比喻恶与善的对立。
这些意象通过生动的描绘,传达出深刻的社会批判与人文关怀,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与现实的省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虞刑”主要是指什么?
- A. 法律的宽松
- B. 小事受到严惩
- C. 大德之人
- D. 官吏的贪婪
-
诗中“士卒食菜薹”意在表达什么?
- A. 士兵的奢侈
- B. 士兵的贫困与艰辛
- C. 士兵的战斗准备
- D. 士兵的乐观态度
-
诗中提到的“阿谀就姑息”反映了哪个现象?
- A. 诚实正直
- B. 欺骗与腐败
- C. 民众的安定
- D. 官员的清廉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陆游
- 《浪淘沙·北戴河》 - 赵紫阳
诗词对比
- 《登高》 - 杜甫与刘基的作品均反映了对时局的关切,但杜甫更多关注个人命运与历史的无奈,而刘基则专注于政治腐败与民众疾苦的批判。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不同历史时期的诗人对社会的关注点及表达方式的差异。刘基的《感时述事十首 其七》在对时局的反思上更为直接、激烈,展现了他作为元末明初一位诗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刘基研究》 - 相关论文与书籍。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包含刘基及其他诗人的作品合集。
- 《元代文学的社会背景》 - 了解元代文学的社会背景与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