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画梁疏影按红牙,光入花丛比桂华。时伴琼筵翻广乐,乍浮纨扇隔轻纱。溶溶春夜疑宵永,闪闪秋闺共月斜。散尽缠头天欲曙,清光犹照五侯家。
白话文翻译:
画梁上疏影映照在红色的牙板上,光线透过花丛,似乎比桂花还要美丽。时而伴随着琼筵上的乐曲,轻轻地摇动着那纨扇,隔着轻纱。春夜的光景温柔而绵延,让人怀疑夜晚似乎永无尽头;闪烁的光影中,秋天的闺房与斜斜的月光相伴。缠绵的夜色逐渐消散,天色将要破晓,但清晨的光芒依然照耀着五侯之家。
注释:
- 画梁:指装饰精美的梁,常见于古代建筑。
- 红牙:指红色的牙板,通常用于装饰。
- 琼筵:指美酒佳肴的宴席。
- 广乐:泛指乐曲,特别是欢快的乐曲。
- 纨扇:用纨绸制成的扇子,象征轻盈与雅致。
- 溶溶:形容光线明亮柔和。
- 缠头:指缠绵的情感或情绪。
- 五侯家:指贵族或权贵之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屠瑶瑟,明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其诗歌风格清新脱俗,常以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见长。
创作背景:
《烛影》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文化繁荣时期,士人阶层追求雅致、追求情感的表达,诗人通过描绘春夜的景象,反映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人情世故的思考。
诗歌鉴赏:
《烛影》是一首描绘春夜美景的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丰富的情感传达了诗人心中的柔情与思念。全诗以“烛影”为引子,勾勒了一个灯光闪烁、春意盎然的夜晚。开篇的“画梁疏影”便展现了诗人对环境的细致观察,红牙映衬下的光影生动而富有层次,似乎让人感受到夜的深邃与温柔。
接着,诗人描绘了宴席上的热闹场景,琼筵乐曲相伴,传递出一种欢快的氛围。随之而来的是对纨扇的描写,轻纱的隔离更添了一层神秘与浪漫,仿佛在描绘着某种隐秘的情感纠葛。
“溶溶春夜疑宵永”,此句将夜晚的宁静与悠长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让人沉浸于这春夜的美好中,犹如时间在此刻凝固。而“闪闪秋闺共月斜”则巧妙地将春夜与秋天的意象结合,表现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眷恋。
最后两句“散尽缠头天欲曙,清光犹照五侯家”则为全诗画上了句号,清晨的光芒虽然逐渐逼近,但诗人似乎依然沉醉在夜的美好中,借此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理想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画梁疏影按红牙:画梁上的影子映在红色的牙板上,暗示了环境的雅致与宁静。
- 光入花丛比桂华:光线透过花丛,更显得绚丽,借用桂花来比喻光的美丽。
- 时伴琼筵翻广乐:宴席上的乐曲此起彼伏,营造出一种热闹的氛围。
- 乍浮纨扇隔轻纱:轻纱后面,纨扇轻轻摇动,增添了几分柔美与神秘。
- 溶溶春夜疑宵永:春夜的柔和亮光让人感到时间仿佛停滞,夜晚似乎永无尽头。
- 闪闪秋闺共月斜:光影闪烁,秋闺的月光斜斜投射,描绘了夜晚的静谧。
- 散尽缠头天欲曙:缠绵的夜色渐渐散去,天色开始破晓。
- 清光犹照五侯家:晨光依旧照耀着五侯之家,象征着希望与繁荣。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光入花丛比桂华”来形容光线的美丽,增加了形象感。
- 拟人:如“溶溶春夜”,赋予夜晚以情感,使其更具生命力。
- 对仗:整首诗的对仗工整,增强了音韵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一个美丽的春夜,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烛光:象征温暖与柔情,营造出夜的氛围。
- 花丛:代表美好与生命的繁盛。
- 纨扇:象征优雅与轻盈。
- 月光:象征孤独与思念,常用以寄托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画梁疏影”指的是什么? a) 画毯
b) 装饰梁
c) 垂帘
答案:b) 装饰梁 -
“琼筵”指的是什么? a) 珍贵的筵席
b) 美丽的花
c) 酒杯
答案:a) 珍贵的筵席 -
诗中提到的“清光”指的是什么? a) 昏暗的光
b) 晨曦的光
c) 夜晚的灯光
答案:b) 晨曦的光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by 李白
- 《春夜喜雨》 by 杜甫
诗词对比:
与屠瑶瑟的《烛影》相比,李白的《静夜思》同样描绘了夜晚的情感,但更侧重于思乡情怀,两者在情感表达和意象使用上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