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郊杂韵(六首)》

时间: 2025-01-01 14:37:36

仙《韶》隐隐落空蒙,坛下传呼拜启同。

知是燔柴礼初献,沉香火起烛天红。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郊杂韵(六首) 作者: 陆容

仙韶隐隐落空蒙,坛下传呼拜启同。
知是燔柴礼初献,沉香火起烛天红。

白话文翻译:

隐约的仙乐在空中飘落,祭坛下人们传呼着,齐心敬拜。
知道是焚烧香柴,礼仪刚开始,沉香的火焰升起,映红了天空。

注释:

  • 仙韶:指仙乐,形容美妙的音乐。
  • 隐隐:微弱而模糊的样子。
  • 坛下:指祭坛下面,祭祀的场所。
  • 燔柴:焚烧香木,用于祭祀的柴火。
  • 礼初献:礼仪刚开始献上祭品。
  • 沉香:一种名贵的香料,焚烧时会散发出浓郁的香气。
  • 烛天红:形容火光照亮了天空,给人以热烈的感觉。

典故解析:

本诗提到的祭祀场景,与古代中国对神灵的崇拜和祭祀习俗有关。祭祀常常伴随着音乐和焚香,以求得神灵的保佑和回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容,明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知,但其作品多描写自然和人文景观,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祭祀活动之际,表现了作者对神灵的尊敬与虔诚,反映了明代社会对传统礼仪的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写祭祀活动中的细节,展现了对神灵的敬畏与崇拜。开篇的“仙韶隐隐落空蒙”,以音乐的轻柔和飘渺,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氛围。接着“坛下传呼拜启同”,则描绘了人们齐心协力参与祭祀的场景,表现出一种团结一致的崇敬之情。

“知是燔柴礼初献”一句,直接表明了祭祀的主题,即通过焚烧香柴来表达对神明的敬意。最后一句“沉香火起烛天红”则以火焰映红天空的壮观场景,象征着神明的降临与庇护,给人以光明与希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浓厚的情感,展现了传统文化中的祭祀仪式的重要性,体现了人与神灵之间的微妙关系和对自然的敬畏。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仙韶隐隐落空蒙”:描写了仙乐的轻柔与模糊,营造出神秘的氛围。
    2. “坛下传呼拜启同”:表现人们共同参与祭祀的场景,体现出对神灵的尊重。
    3. “知是燔柴礼初献”:清楚地指出焚烧香木是祭祀的开始,突出仪式感。
    4. “沉香火起烛天红”:火焰明亮如烛光,象征着神灵的庇护和敬意的传递。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祭祀的火焰比作烛光,增加了诗的视觉效果。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节奏感。
  • 主题思想: 该诗通过描绘祭祀仪式,表达了对神灵的尊敬与人们的虔诚,反映了古代文化中对自然与神秘力量的敬畏。

意象分析:

  • 仙韶:象征着美好与神秘,代表神灵的音乐。
  • 坛下:祭祀的场所,体现出仪式的庄重。
  • 沉香:象征着珍贵与尊贵,代表对神灵的敬意。
  • 烛天红:通过火焰的光亮,象征神灵的临近与庇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仙韶”在诗中指的是什么? A. 美酒
    B. 美妙的音乐
    C. 美丽的风景
    答案:B

  2. “坛下传呼拜启同”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乐
    B. 忧伤
    C. 崇敬
    答案:C

  3. 诗中提到的“沉香”是什么? A. 一种花
    B. 一种香料
    C. 一种树木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祭侄文稿》:王羲之的作品,表现了对亲人的怀念和敬仰。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诗,描绘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怀。

诗词对比

  • 与王维的《鸟鸣涧》相比,陆容的诗更注重祭祀的细节,而王维则更侧重于自然景观的描写。
  • 两者都体现了对自然的敬畏,但陆容的诗更具仪式感,王维的则更具抒情性。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全集》
  • 《中国古代祭祀文化研究》
  • 《古诗词赏析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