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别离》

时间: 2025-01-06 10:24:02

霜落江寒鸣雁稀,倚楼人定怨归迟。

笛声唤起山头月,飞上青天照别离。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霜落江寒鸣雁稀,
倚楼人定怨归迟。
笛声唤起山头月,
飞上青天照别离。

白话文翻译:

霜降江面寒冷,稀疏的雁声在鸣叫,
我倚靠着楼台,心中怨恨归来的太迟。
笛声唤醒了山头的明月,
它飞升到青天之上,照耀着我们的别离。

注释:

  • :指秋冬季节的霜,象征寒冷。
  • 鸣雁:指大雁的叫声,带有孤独和离别的意味。
  • 倚楼:指诗人倚靠在楼台上,表现出一种孤独的状态。
  • 怨归迟:怨恨归来的时间太晚,表达对相思之苦的焦急和无奈。
  • 笛声:指竹笛的声音,常与思念和乡愁相关联。
  • 山头月:月亮在山头升起,暗示着孤寂的夜晚。
  • 飞上青天:暗示着情感的升华与向往。

典故解析:

本诗虽未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渗透了对离别的感慨。古代诗词常用雁、月等意象表达思乡和离愁,典型的表现手法。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秉忠,元代诗人,字子华,号竹山,生平不详,但以诗词和散文闻名,风格简练清新,擅长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

创作背景:在元代,社会动荡和民族矛盾造成了许多离别与思念的情感,在这种背景下,诗人通过自然景色反映内心的孤独与忧伤。

诗歌鉴赏:

《远别离》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情感表达,展现了离别的痛苦和思念的深沉。开篇以“霜落江寒鸣雁稀”引入,霜的寒冷和稀疏的雁声暗示了秋冬的萧瑟与孤独。诗人倚楼而立,怨恨归来的迟缓,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思念之情。笛声的响起,仿佛在召唤着月亮,与自然中的月亮形成了呼应,象征着诗人内心情感的升华。最后一句“飞上青天照别离”则将离愁与自然景象结合在一起,表达出一种对未来的期望与无奈的纠结。整首诗情感真挚而含蓄,意象丰富,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霜落江寒鸣雁稀”:描绘了凛冽的秋冬,环境的寒冷与孤独。
    2. “倚楼人定怨归迟”:表达了诗人因思念而产生的怨恨与焦虑。
    3. “笛声唤起山头月”:笛声象征思念,唤醒山头的明月,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
    4. “飞上青天照别离”:月亮的升起象征着告别,照亮了离愁的情感。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笛声比作唤醒月亮的力量,体现音乐与思念的联系。
    • 对仗:如“霜落江寒”和“飞上青天”,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笛声似乎具有呼唤的能力,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离别的深刻感受,反映了对思念的无奈与渴望,体现了人们在自然景象中的情感共鸣。

意象分析:

  • :象征着寒冷与孤独,暗示着离别的苦涩。
  • :大雁常被视为归乡的象征,稀疏的鸣叫更显孤独。
  • :象征思念与团圆,在此则是离别的见证。
  • 笛声:代表着情感的寄托,呼唤着对方的存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霜”象征什么? A. 温暖
    B. 寒冷
    C. 热情

  2. 诗人为何“怨归迟”? A. 不想回家
    B. 思念之苦
    C. 工作忙碌

  3. 笛声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A. 表达快乐
    B. 唤醒思念
    C. 让人入睡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思乡之情,情感真挚。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描绘自然景色中的离愁。

诗词对比

  • 刘秉忠的《远别离》与李白的《静夜思》均通过自然元素表达离别的情感,但前者更侧重于孤独的氛围,后者则有更多的乡愁情绪。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全书》
  • 《唐诗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