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常引》

时间: 2025-01-19 14:46:53

青山憔悴锁寒云。

站路上,最伤神。

破帽鬓沾尘。

更谁是、阳关故人。

颓波世道,浮云交态,一日一番新。

无地觅松筠。

看青草、红芳斗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太常引
青山憔悴锁寒云。
站路上,最伤神。
破帽鬓沾尘。
更谁是阳关故人。
颓波世道,浮云交态,一日一番新。
无地觅松筠。
看青草红芳斗春。

白话文翻译:

青山显得憔悴,被寒云所笼罩。
我站在路上,心中最是忧伤。
破旧的帽子上沾满了尘埃。
还有谁是阳关的旧友呢?
世道颓废,世事浮云,一天又一天变化无常。
无处可寻那松竹的影子。
只见青草与红花在春天中争相开放。

注释:

  • 青山:指自然景色,象征忧伤和失落。
  • 憔悴:形容山的衰败,暗示社会的动荡。
  • 寒云:象征阴郁的气氛,传达出一种压抑感。
  • 阳关:指阳关道,象征离别的旧友。
  • 颓波世道:形容社会的颓废和不景气。
  • 松筠:松竹,象征高洁的品格,表达人们对理想的渴望。

典故解析:

“阳关”出自古代诗歌中,常用来指代与旧友的别离。阳关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象征着人生的选择与分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秉忠,元代诗人,其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风格清新自然,关注社会变化与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动荡的元代,社会动荡、人生无常的背景下,诗人通过描绘自然和自身感受,表达对世道沧桑的感慨。

诗歌鉴赏:

《太常引》是一首充满感伤的词作,开篇以“青山憔悴锁寒云”描绘了一幅冷清的自然景象,山的憔悴和寒云的锁住,隐喻着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忧伤。接着,诗人以“站路上,最伤神”表达了自己在世道颓废中感受到的无奈与失落。破帽沾尘的形象不仅描绘了外在的困苦,也反映了内心的沧桑。

“更谁是阳关故人”中的“阳关”不仅是对旧友的追忆,更是一种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传达出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感。接下来的“颓波世道,浮云交态”,通过对世事变化的描述,展现了对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最后以“无地觅松筠”表达了对理想和高洁品格的渴望,和无处寻觅的失落感,结尾的“看青草红芳斗春”则暗示着尽管生活艰难,但春天的来临依然带来希望。

整体来看,这首词结合了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层层递进,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青山憔悴锁寒云”:青山的枯萎与寒云的笼罩暗示着诗人心中的愁苦。
  • “站路上,最伤神”:诗人在路上徘徊,感到无比忧伤。
  • “破帽鬓沾尘”:破旧的帽子象征着生活的艰辛,鬓发沾尘则暗示着岁月的流逝。
  • “更谁是阳关故人”:反映出诗人对过往友情的怀念与对现实的失落感。
  • “颓波世道,浮云交态”:表达对世事变迁的无奈与无常。
  • “无地觅松筠”:对理想与高洁的追求,即便无处可寻。
  • “看青草红芳斗春”:尽管生活困苦,春天的美好依然存在。

修辞手法:

  • 比喻:青山和寒云的描绘比喻了内心的孤独和失落。
  • 对仗:如“颓波世道,浮云交态”展现了词人的语言技巧。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人性,增强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对友情的怀念以及对理想的追求,反映出一种对现实的无奈与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山:自然的象征,代表着心境的变化。
  • 寒云:忧郁与压抑的象征。
  • 阳关:友情与往昔的象征。
  • 松筠:理想与高洁品格的象征。
  • 青草红芳:春天的生机与希望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青山憔悴锁寒云”中的“憔悴”意指: A. 美丽
    B. 凋零
    C. 茂盛

  2. “更谁是阳关故人”中的“阳关”象征: A. 友谊的怀念
    B. 自然景色
    C. 富贵荣华

  3. “颓波世道”中“颓波”意为: A. 兴旺
    B. 衰败
    C. 和谐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
  • 《春望》(杜甫)

诗词对比:

在王之涣的《登高》中,同样表现了对自然风光的描绘与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与对理想的追求。与刘秉忠的《太常引》相比,王之涣的作品更多地展现了壮志与豪情,而刘秉忠则注重细腻的情感与对现实的反思。

参考资料:

  • 《元代文学史》
  • 《中国古典诗词选读》
  • 《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