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令》
时间: 2025-01-19 12:25:5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浪淘沙令
白朴 〔元代〕
行路古来难。似得还山。山间终是胜人间。风月琴樽应不羡,尘土征鞍。何处老来闲。白下长干。一番春事又兰珊。
白话文翻译:
这一路走来,古往今来的路途都很艰难。似乎能够回到山中,山间的生活终究要比人间更胜一筹。即使风光明媚,琴樽相伴,也不必羡慕繁华与世俗的纷扰。我在尘土飞扬的征途中,何处可以老来安闲?在白下长干的地方,春天的景致又如兰花般美好。
注释:
- 行路:行走的道路,暗指人生旅途。
- 古来:自古以来。
- 胜人间:比起世俗的生活,山间的生活更为优越。
- 风月琴樽:指代山间的优雅生活,琴樽皆为雅士所用。
- 尘土征鞍:指代世俗生活的艰辛与纷扰。
- 白下长干:指长干里白下的地方,可能是作者的故乡或所向往的地方。
- 兰珊:兰花与珊瑚,象征美好的事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白朴(约1226-1306),元代杂剧作家、诗人,号白华,世称“白郎”。他以清新自然的诗风和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洞察著称,是元代重要的文学家之一。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士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归属感的追寻。在这种背景下,白朴通过描绘山间生活的惬意与对尘世繁华的淡然态度,反映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浪淘沙令》通过山间与人间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诗中“行路古来难”一句,直接点出人生旅途的艰辛,反映出一种对生命艰难的感慨。而“似得还山”则表现出对山中恬静生活的向往,山间的生活被诗人理想化成一种超脱于世俗的存在。
接着,诗人以“风月琴樽应不羡,尘土征鞍”来表达对尘世繁华的不屑,暗示在纷扰的社会中,真正的快乐在于心灵的宁静,而非外在的浮华。最后的“何处老来闲”感叹人生的无常与难以安稳,诗人借此表达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奈。
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传达了一种淡泊名利、向往闲适的生活态度,表现出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与哲学性探索。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行路古来难”:人生的路途自古以来都艰难。
- “似得还山”:仿佛能够回到山中。
- “山间终是胜人间”:山中的生活总是比人间更胜一筹。
- “风月琴樽应不羡”:即使有美好的风景与音乐,也不必羡慕世俗。
- “尘土征鞍”:指代在世俗中奔波的辛苦。
- “何处老来闲”:在何处才能安享晚年?
- “白下长干”:指代作者向往的故乡。
- “一番春事又兰珊”:春天的美好景色,令人心醉。
-
修辞手法:
- 对比:山间与人间的对比,强调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 隐喻:用“风月琴樽”象征理想生活的宁静与优雅。
- 排比:整首诗的结构紧凑,层层递进,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对尘世纷扰的超然态度,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表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哲学。
意象分析:
- 山:象征自然、宁静、理想的生活。
- 风月:代表美好的自然景象,体现诗人的审美追求。
- 琴樽:象征优雅的生活方式,表现对文人雅士生活的向往。
- 尘土:象征世俗的纷扰和生活的苦难。
- 兰珊:象征美好与纯净的事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行路古来难”中“行路”指的是什么? A. 旅行
B. 人生旅途
C. 走路 -
本诗中山间生活的特点是什么? A. 繁华
B. 安静
C. 喧闹 -
“尘土征鞍”意指: A. 生活的艰辛
B. 旅行的乐趣
C. 自然的美好
答案:1.B 2.B 3.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登高》 杜甫
- 《春望》 杜甫
诗词对比:
- 白朴的《浪淘沙令》与李白的《月下独酌》均表现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白朴更侧重于对尘世的超然,而李白则通过孤独的饮酒来体现个体的情感与自然的融合。两者在诗风和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反映了不同的时代背景与个人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代诗人白朴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白朴与元代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