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独酌·其三》
时间: 2025-01-09 01:20:4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月下独酌·其三
三月咸阳城,千花昼如锦。
谁能春独愁,对此径须饮。
穷通与修短,造化夙所禀。
一樽齐死生,万事固难审。
醉后失天地,兀然就孤枕。
不知有吾身,此乐最为甚。
白话文翻译:
在三月的咸阳城,繁花似锦,白昼如同绣品。谁能在春天独自愁苦?对此情此景,我只好痛痛快快地喝酒。人生的穷通、长短,都是命运早已注定。一杯酒能够让生死齐平,世间万事实在难以分辨。醉后失去天地的感觉,独自躺在孤枕上,竟然忘记了自己的存在,这种乐趣实在是最为极致。
注释:
- 咸阳城:古代秦国的都城,位于今陕西省咸阳市。
- 千花昼如锦:形容春天的花朵繁盛,景色如绣品般美丽。
- 春独愁:春天却独自愁苦,表现出一种无奈的心情。
- 穷通与修短:穷与通、长与短,指人生的起伏与变化。
- 造化夙所禀:造化(自然)早已给予的命运。
- 一樽齐死生:一杯酒能够让生与死、快乐与悲伤平等看待。
- 醉后失天地:喝醉后,感觉失去了天地的界限。
- 兀然就孤枕:独自躺在枕边,感到孤独。
典故解析:
李白的诗作常常涉及道教的思想,强调顺应自然、放纵自我,反映了他对人生的哲学思考。他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通过饮酒寻求解脱的态度,体现了“饮酒作乐”的道家思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仙”。他以豪放飘逸的个性和对自由自在的追求而闻名,诗风豪放,情感真挚,常常表达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月下独酌》系列诗作是李白在月下独自饮酒时的心情写照,反映了他对孤独、人生和宇宙的哲学思考。这首诗是在春天的背景下,李白通过饮酒来抒发对生活的感受,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形式上采取了五言绝句的结构,四句中蕴含了深刻的哲理与情感。诗的开头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象,运用了“千花昼如锦”的比喻,生动展现了春天的繁华。接着,李白通过“谁能春独愁”的反问,表达了在这样美好的时节,独自愁苦是多么不合时宜。他选择饮酒来排解心中的孤独与忧愁,表现了他对生命的洒脱态度。
在诗的中间部分,李白提到“穷通与修短,造化夙所禀”,这表明他对命运的认知与接受,强调了人生的起伏与无常,体现了一种超脱的哲学思考。而“一樽齐死生”则是李白的洒脱与豪迈,表现出他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态度,酒成为了连接他与宇宙的桥梁。
最后两句“醉后失天地,兀然就孤枕。不知有吾身,此乐最为甚。”描绘了醉酒后的状态,李白在沉醉中忘却了自我,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这种乐趣乃是他追求的精神境地。整首诗流露出一种对自由的向往与对人生的哲学思考,展示了李白独特的个人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三月咸阳城,千花昼如锦。
描绘春天的咸阳城,花繁似锦,展现美丽的自然景象。 -
谁能春独愁,对此径须饮。
在如此美好的春天,谁能独自愁苦?只有饮酒才能解忧。 -
穷通与修短,造化夙所禀。
人生的起伏与长短都是命运早已注定,强调命运的不可控。 -
一樽齐死生,万事固难审。
一杯酒能让生死平等看待,世间事物本就难以分辨。 -
醉后失天地,兀然就孤枕。
醉酒后,似乎失去了天地的界限,独自躺在枕边,感到孤独。 -
不知有吾身,此乐最为甚。
完全忘却了自己的存在,这种快乐最为极致。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的花朵比作锦,表现出春天的美丽。
- 排比:如“穷通与修短”,强调人生的多样性。
- 反问:通过“谁能春独愁”引发读者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表现出李白对命运的淡然与洒脱,通过饮酒寻求心灵的解脱,强调在美丽的自然面前,忧愁显得无意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象征孤独与思考的时刻。
- 花:代表春天的美好与生命的繁盛。
- 酒:象征放纵与解脱的工具。
- 孤枕:暗示孤独与自省的状态。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诗人所处的环境,也传达了他内心深处的情感与哲学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千花昼如锦”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A. 春天的景色
B. 夜晚的宁静
C. 人生的无常
D. 酒的美味 -
诗中李白认为“穷通与修短”是由什么决定的?
A. 个人努力
B. 造化
C. 社会环境
D. 朋友关系 -
“醉后失天地”表达了怎样的状态?
A. 高兴
B. 忧伤
C. 醉酒后的迷失
D. 清醒
答案:1.A 2.B 3.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月夜忆舍弟》
- 杜甫《春夜喜雨》
诗词对比:
- 李白与白居易的饮酒诗对比。李白的诗偏向于洒脱与豪放,而白居易则更注重生活的细腻与人情的温暖。两者在饮酒的态度上展现了不同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参考资料:
- 《李白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