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澄江使署本行台,士选菁莪广厦开。
院景诗题凡十四,文章衡鉴得真才。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的是澄江使署这个地方,它是士人选拔人才的场所,广阔的院落中有宏伟的建筑。院子里的景色和诗题总共有十四首,文章的评价标准能够真正地辨别出人才。
注释:
- 澄江:清澈的江河,这里指代澄江使署。
- 使署:古代官府,负责某种职能的机关。
- 行台:指临时设立的官署或官员的行宫。
- 士选:选拔士人,指科举考试的过程。
- 菁莪:指优秀的草木,这里比喻优秀的人才。
- 广厦:宽阔的房屋,比喻宏伟的建筑。
- 院景:院子的景色。
- 诗题:诗的题目或主题。
- 衡鉴:评判和鉴别。
- 真才:真正的人才。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士选”与古代科举考试相关,科举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代表着社会对人才的重视。这里的“菁莪”则寓意选拔出来的优秀人才,反映了古代文人对自身价值和社会责任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沙曾达,近代诗人,生平经历与诗歌创作紧密相关,其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与个人情感,风格独特,常结合古典与现代的元素,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
在古代,澄江使署作为一个选拔人才的地方,承载着许多士人的梦想与期待。诗人写下这首诗,表达对人才选拔制度的赞美,以及对优秀士人的渴望和期许。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澄江使署的壮丽与庄重,体现了古代士人对名利与理想的追求。诗中“士选菁莪广厦开”一句,表达了通过科举选拔出优秀人才的理想。在这一过程中,士人的奋斗与渴望得到了生动的体现。诗的最后两句则强调了诗院中的诗题和文章的评价标准,显示了文学创作在人才选拔中的重要性。
整首诗在结构上简洁明了,却又蕴含深意,表现了诗人对社会风气的思考,强调了人才的重要性与应有的价值。澄江使署不仅是一个物理空间,更是士人理想的寄托,反映了古代社会对知识和才华的崇尚。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澄江使署本行台:描绘了澄江使署的场所,强调其作为官府的性质。
- 士选菁莪广厦开:表明这个地方是选拔优秀人才的地方,建筑宽敞而宏伟。
- 院景诗题凡十四:提及院中有十四首诗,显示出文化的氛围。
- 文章衡鉴得真才:指出通过文学作品的评判,可以识别真正的人才。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士选菁莪”和“广厦开”,前后句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 比喻:将优秀人才比作“菁莪”,形象生动。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古代科举制度的赞美,强调了选拔人才的重要性以及对优秀士人的期许。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澄江:象征清澈与纯洁,代表理想的追求。
- 使署:代表官府与权力。
- 菁莪:象征优秀的人才,传达出对才华的重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士选”指的是什么? A. 选拔士人
B. 诗歌创作
C. 书法艺术 -
“菁莪”在诗中比喻什么? A. 劳动人民
B. 优秀人才
C. 自然景色 -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对战争的反思
B. 对人才选拔的重视
C. 对自然的歌颂
答案: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科后》:王之涣
- 《题都城南庄》:崔护
诗词对比:
- 《登科后》与《澄江试院》都描写了士人对理想的追求,但前者更侧重于个人的成功与喜悦,后者则强调了选拔人才的制度与环境。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古代科举制度研究》
- 《沙曾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