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席上呈兼善伯寿》
时间: 2025-01-04 07:13:4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九日欢游处处同,微躯僵坐似枯松。
强开桑落招诗社,倦插茱萸到病翁。
张子思归心漫苦,刘郎题咏意先慵。
瓦盆到手俱醉,天道无知伯道穷。
白话文翻译
在重阳节的欢庆中,大家都在同样的地方游玩,然而我却像一棵枯松一样僵坐着。
勉强打开桑落酒,邀请诗社的朋友们;我疲惫地插上茱萸,送给那位老病者。
张子思归家的心情满是苦涩,刘郎的诗意却显得懒散无力。
喝到最后,大家都醉得不省人事,而天道却无情,让伯道的生活陷入困境。
注释
- 九日:指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常有登高和欢庆活动。
- 微躯:指自己身体瘦弱,形容身体状况不佳。
- 桑落:一种酒,常用桑葚酿造,诗中指酒席上饮用的酒。
- 茱萸:一种植物,重阳节时常用来插在头上以祈求长寿。
- 张子思、刘郎:前者指张九龄,后者指刘长卿,都是唐代著名诗人,常被引用。
- 瓦盆:形容酒器,指用来盛酒的器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蓝仁,元代诗人,其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风格清新自然,常以简洁的语言描绘深刻的主题。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重阳节,表达了诗人在欢庆节日时的孤独与无奈,展现了节日的欢愉与个人的沉重情感之间的对比。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重阳节为背景,描绘了作者在欢庆时的孤独感和对生活的无奈。诗人用“微躯僵坐似枯松”来形象地表现出他身体的虚弱和精神的萎顿,显示出一种被节日氛围所排斥的孤独感。接着诗中提到的“强开桑落招诗社”,虽是邀请朋友们聚会,但实际上却是一种勉强的行为,表明诗人内心的疲惫与无力。
“倦插茱萸到病翁”的意象则让人联想到重阳节的传统习俗,诗人虽然参与了节日的活动,但内心却是对病痛的沉重感触,反映了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慨。后面两句提到张子思与刘郎,前者的归心似箭,后者的懒散无力,形成鲜明对比,显示出节日中人们心态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最后以“瓦盆到手俱醉”收尾,尽管大家都沉醉于酒宴,然而天道无情,生活的压力与困境并未消失,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在这首诗中,节日的欢乐与个人的痛苦、孤独交织在一起,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与生活的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九日欢游处处同:描绘了重阳节的庆祝场景,表明大家在共同欢庆。
- 微躯僵坐似枯松:表现了诗人的身体虚弱,内心的孤独。
- 强开桑落招诗社:尽管身体疲惫,仍然勉强邀请朋友聚会。
- 倦插茱萸到病翁:在重阳节插茱萸的传统中,表现了对病人的关心。
- 张子思归心漫苦:提到张九龄,表达归家的苦涩心情。
- 刘郎题咏意先慵:刘长卿的诗意表现出一种懒散。
- 瓦盆到手俱醉:大家喝酒到醉,但生活的烦恼依然存在。
- 天道无知伯道穷:最终反映出生活的无情与困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己比作“枯松”,形象地表现出疲惫与无力。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有较强的对仗工整,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茱萸”、“桑落”等意象,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氛围,同时反映出深层的情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节日的欢庆与个人的孤独,展现了生活的复杂性,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慨。诗人在重阳节的欢乐中感受到的无奈,反映了人们在欢愉与痛苦之间的挣扎。
意象分析
- 枯松:象征孤独和无力,突出诗人的疲惫感。
- 茱萸:与重阳节相关,象征长寿与传统习俗。
- 桑落:代表酒的欢愉,同时也映射出作者的勉强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九日是指哪个节日?
- A. 春节
- B. 重阳节
- C. 中秋节
-
诗中提到的“张子思”指的是哪位诗人?
- A. 李白
- B. 张九龄
- C. 杜甫
-
诗人用什么意象表现自己的孤独感?
- A. 夕阳
- B. 枯松
- C. 花朵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重阳夜忆长沙》——王勃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诗词对比
- 比较蓝仁的《九日席上呈兼善伯寿》与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两者都涉及重阳节,但蓝仁着重表达个人的孤独与无奈,而王维则更多表现对兄弟的思念与情感的寄托。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重阳节文化与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