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舟晚
回舟转清澳,落日照前岑。
水阔一帆远,云归众壑阴。
虫声喧别浦,人语静空林。
寂寞河干客,悠悠行路心。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傍晚的船行场景。诗人划着船回到清澈的水湾,夕阳照耀着前方的小山。开阔的水面上,船帆远去,白云慢慢向山谷归去。虫鸣声在离别的渡口响起,而人声在空旷的树林中显得静谧。诗人独自在河边,感到寂寞,心中思绪万千,漫长的行路让他感到无比悠长。
注释:
- 回舟:指回到船上,开始返航。
- 清澳:清澈的水湾。
- 落日:指夕阳,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岑:小山丘。
- 水阔:水面开阔。
- 帆远:船帆远去,表现出孤独和远离。
- 云归:云彩向山谷回归,暗示天色将暗。
- 众壑阴:众多山谷的阴影,给人一种幽静之感。
- 虫声:虫鸣声,增添了夕阳时分的氛围。
- 别浦:离别的渡口。
- 人语静:人声稀少,显得空旷安静。
- 河干客:在河边的旅客,表现出孤独感。
- 悠悠行路心:漫长的行路使得心情感到悠长而沉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程可则,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以诗词见长,风格清新自然,对山水景物有独到的观察和描绘。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在一个傍晚的旅途中写成,诗人通过舟行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的感受和人生的思索。
诗歌鉴赏:
《舟晚》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通过描绘傍晚水上行舟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思考。诗的开篇“回舟转清澳”,即刻引入读者进入了一个宁静的水域,清澈的水面和归航的船只,营造出一种安详和谐的氛围。紧接着“落日照前岑”,夕阳的照耀让小山也显得格外温暖,给人以宁静的美感。
“水阔一帆远,云归众壑阴”这两句描绘出开阔的水面与远去的船帆,象征着孤独与远行,云彩归于山谷,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归宿感。接下来的“虫声喧别浦,人语静空林”,通过虫鸣声的喧闹与人声的寂静形成对比,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与隔离,深刻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最后两句“寂寞河干客,悠悠行路心”则将情感推向高潮,孤独的旅人在河边,心中充满了对人生的思索与感悟,行路的艰辛与内心的沉重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深沉的哲理思考。
整首诗情感真挚,景象优美,既有对自然的细腻描绘,也有对人生的深刻反思,体现了程可则作为一位诗人的艺术才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回舟转清澳:诗人划船回到清澈的水湾,象征着归属感和宁静。
- 落日照前岑:夕阳照耀着小山,营造出温暖的氛围。
- 水阔一帆远:开阔的水面上,船帆逐渐远去,表现孤独和远离感。
- 云归众壑阴:白云归去,山谷的阴影暗示了黄昏的来临。
- 虫声喧别浦:虫鸣声在离别的渡口响起,增添了氛围。
- 人语静空林:空荡的树林中人声稀少,营造出静谧的感觉。
- 寂寞河干客:在河边的旅客感到孤独,表现内心的情感。
- 悠悠行路心:漫长的旅途让心情感到沉重,反映了人生的思索。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虫声喧别浦,人语静空林”,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水、云、虫声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清新、宁静的自然氛围。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内心感受相结合,形成深刻的情感共鸣。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孤独旅途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体现了自然与人心的和谐共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舟:象征着人生旅途,反映了流动和变迁。
- 落日:时间的流逝,暗示着生命的短暂与珍惜。
- 水阔:象征开阔的心境与人生的无限可能。
- 虫声:生命的细微存在,增添了生活的真实感。
- 河干:孤独与寂寞的环境,表现内心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绘的是哪个时刻的景象?
A. 清晨
B. 黄昏
C. 正午
D. 深夜 -
诗人在舟行过程中,感受到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A. 快乐
B. 孤独
C. 兴奋
D. 愤怒 -
诗中提到的“虫声”与“人语”的对比,主要表现了什么?
A. 自然与人类的和谐
B. 自然的喧闹与人类的寂静
C. 人类的繁忙与自然的宁静
D. 虫声的刺耳与人声的温柔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山水与人心的和谐。
诗词对比:
- 程可则《舟晚》和王维《送元二使安西》都描绘了旅途中的孤独感,但程可则更加强调自然的细腻与个人的内心世界,而王维则更注重离别的情感与友情的深厚。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人选集》
- 《山水诗的美学》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