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跳跃深池四五秋,常摇朱尾弄纶钩。
无端摆断芙蓉朵,不得清波更一游。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情景,鱼儿在深池中跳跃,常常摇动着鲜红的尾巴,逗弄着钓鱼的渔具。然而,鱼儿无缘无故地摆动着,打断了水面上的芙蓉花,结果再也无法在清澈的水波中畅游。
注释:
- 跳跃:形容鱼在水中活泼地跃出水面。
- 朱尾:指鱼的红色尾巴,朱色象征着美丽和生动。
- 弄纶钩:指用钓鱼的钩子吸引鱼,表现出钓鱼的情景。
- 芙蓉朵:芙蓉花的花朵,象征着清丽和宁静的水面。
- 清波:清澈的水波,象征着鱼儿的自由畅游。
典故解析:
- 芙蓉:在古代诗词中常用来象征美丽和纯洁,常与水相关联,表现出一种宁静的自然之美。
- 朱尾:在文学中红色常常被用来表现活泼、热情的情感状态,展示鱼儿的生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薛涛(768年-832年),字维桢,号蕙芳,唐代著名女诗人,出生于四川,她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感情真挚著称。她曾经在长安生活,以其才情和美貌闻名,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作。
创作背景:
这首《十离诗》创作于唐代,正值诗人薛涛的创作高峰期。诗中描绘的秋天景象和鱼儿的自由,反映了诗人对于自然和生命的热爱,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由的渴望。
诗歌鉴赏:
《十离诗》通过简单的描绘,展现了一个生动而细腻的自然景象。诗的开头“跳跃深池四五秋”给人一种活泼的感觉,深秋的池水映衬出鱼儿的灵动,读者仿佛能听见水波荡漾的声音。接着,“常摇朱尾弄纶钩”表现了渔人钓鱼时的专注与期待,朱色的鱼尾在水中摇曳,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然而,诗的后半部分却转向了无奈和失落,“无端摆断芙蓉朵”暗示了鱼儿的无心之举,却也打破了水面的宁静,象征着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往往会被无意间破坏。最后一句“不得清波更一游”将情感推向高潮,体现了对自由游弋的渴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失落感。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对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隐含了对生活中不可控因素的无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情感基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跳跃深池四五秋:描绘深秋时节,鱼儿在水中跳跃,形象生动,营造出活泼的氛围。
- 常摇朱尾弄纶钩:鱼儿摇动着红色的尾巴,吸引渔人的钓鱼,展现了自然与人之间的互动。
- 无端摆断芙蓉朵:鱼儿的动作无意间打破了水面上的花朵,象征着对美好事物的破坏。
- 不得清波更一游:鱼儿无法再在清澈的水波中自由游弋,表达了一种失落和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鱼儿的摇动比作对水面花朵的打扰,形象生动。
- 拟人:赋予鱼儿以情感,通过它的动作表达诗人的情感。
- 对仗:全诗结构工整,音韵和谐,增强了诗歌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鱼儿和自然的描写,表现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在追求过程中遭遇的无奈与失落,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及其复杂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深池:象征着深邃与神秘,代表着内心的渴望。
- 朱尾:象征活泼与美好,体现了生命的生机。
- 芙蓉:象征纯洁与美丽,代表着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 清波:象征自由与畅游,反映内心的向往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朱尾”指的是: A. 鱼的尾巴
B. 鱼的嘴巴
C. 鱼的鳍 -
“不得清波更一游”表达的情感是: A. 喜悦
B. 无奈
C. 愤怒 -
诗中提到的“芙蓉”象征着: A. 生命的短暂
B. 美丽与纯洁
C. 暴风雨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月夜忆舍弟》:同样描绘了对自然的感悟和对亲人的思念,情感深邃,风格迥异。
- 《庐山谣》:展现了山水之美,虽然意象不同,但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