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竹枝词
作者: 王叔承 〔明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月出江头半掩门,
待郎不至又黄昏。
深夜忽听巴渝曲,
起剔残灯酒尚温。
白话文翻译:
月亮从江边升起,半掩着门扇;
我在等着心上人,却只等到了黄昏。
深夜里忽然听到了巴渝的曲子,
我起身点亮残灯,酒杯里酒尚且温热。
注释:
字词注释:
- 江头:江边,指江河的岸边。
- 掩门:关上门,形容门未全关。
- 待郎:等待我的情郎,表达思念。
- 巴渝曲:指四川地区的民间音乐,反映了当地的文化。
- 剔:点亮;残灯:剩下的灯光。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巴渝曲”是指四川地区的民间音乐,巴渝即指现今的重庆地区,曲调往往抒发深情和思念,反映出作者的情感背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叔承,明代诗人,字子文,号云溪,生于江苏。其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细腻,尤其擅长描写女性的情感和生活。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明代,正值一个社会动荡、文化繁荣的时期。王叔承以其细腻的情感和对生活的观察,描绘了女性的内心世界。
诗歌鉴赏:
《竹枝词》从意象上以月、江、灯等元素构成了一个浪漫而又略显悲伤的场景。诗中女主人公独自一人静候心上人归来,月光下的江头显得孤寂而空旷,反映出一种深切的思念与失落。开头两句通过“月出”和“待郎”的对比,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情感的期待。随着黄昏的降临,等待的心情愈发沉重。
第三句“深夜忽听巴渝曲”,在静谧的夜晚,突然传来动人的音乐,似乎唤起了她对过去的回忆,流露出一份对美好时光的向往与怀念。最后一句“起剔残灯酒尚温”,则是一种感伤的自我安慰,尽管心中有着思念与孤独,但她仍然在音乐中找寻慰藉,酒的温度象征着过去的温暖。
整首诗在细腻的情感描写中,融合了自然景色与音乐元素,体现了王叔承深厚的文化内涵与艺术造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月出江头半掩门:月光照耀下,门半掩,暗示着主人公的期待和不甘。
- 待郎不至又黄昏:心上人未到,时间却悄然流逝,黄昏象征着失望与期待的无奈。
- 深夜忽听巴渝曲:音乐的响起似乎引发了思绪的波澜,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
- 起剔残灯酒尚温:面对孤独,主人公起身点灯,酒温暖的触感又让她感受到一丝安慰。
修辞手法:
- 比喻:月光与心情的结合,隐喻着孤独与思念。
- 对仗:如“月出江头”和“待郎不至”,展现了诗歌的韵律美。
- 拟人:灯光与酒的温度赋予情感,增强了情境的真实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女性的视角,描绘了对爱情的期盼与渴望,同时也表现了失落与孤独的情感。通过自然景物与音乐的结合,展现出深邃的情感基调,呼应了人们对爱的追求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象征着思念与孤独。
- 江:代表生活的流动与时间的无情。
- 灯:象征着希望与温暖。
- 酒:代表着对过去的怀念与自我安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待郎”指的是谁?
- A. 朋友
- B. 情郎
- C. 家人
-
“月出江头半掩门”中,门是如何描绘的?
- A. 全开
- B. 半掩
- C. 关着
-
诗中提到的曲子是哪种?
- A. 古筝曲
- B. 巴渝曲
- C. 笛曲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以月为意象,表达思乡情。
- 《红楼梦》中的诗词:描绘女性情感,展现思念与孤独。
诗词对比:
- 王叔承的《竹枝词》与秦观的《鹊桥仙》在意象上都使用了月亮,表达了对爱情的思念。前者更加注重细腻的情感描写,而后者则更具浪漫的气息。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王叔承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