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楚腰蛴领团香玉》

时间: 2025-01-01 15:12:17

楚腰蛴领团香玉,鬓叠深深绿。

月蛾星眼笑微嚬,柳妖桃艳不胜春,晚妆匀。

水纹簟映青纱帐,雾罩秋波上。

一枝娇卧醉芙蓉,良宵不得与君同,恨忡忡。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楚腰蛴领团香玉,鬓叠深深绿。
月蛾星眼笑微嚬,柳妖桃艳不胜春,晚妆匀。
水纹簟映青纱帐,雾罩秋波上。
一枝娇卧醉芙蓉,良宵不得与君同,恨忡忡。


白话文翻译:

楚楚动人的腰肢,轻盈如蛴螬般的舞姿,散发着团香的玉兰花香,头发鬓角叠起,深深的绿意。
月光如蛾,星光闪烁,她微微皱眉却又带着笑意,柳树的妖娆与桃花的艳丽,春天的美景都无法与她相提并论,晚妆调和得恰到好处。
水波荡漾,映照着青色的纱帐,薄雾笼罩着秋水之上。
一枝娇嫩的芙蓉花卧在水边,良辰美景却无法与你共享,心中满是怨恨与惆怅。


注释:

  • 楚腰:指女性纤细的腰身,形容姿态优美。
  • 蛴领:比喻轻盈的舞姿,蛴螬是一种昆虫,形容轻巧灵动。
  • 团香玉:指玉兰花的香味,团香形容香气浓郁。
  • 微嚬:微微皱眉,形容心中有愁苦。
  • 柳妖桃艳:柳树的妖艳和桃花的美丽,形容春天的风情。
  • 晚妆匀:指妆容调和得当,形象美丽。
  • 水纹簟:水波荡漾,映照在席子(簟)上。
  • 醉芙蓉:形容芙蓉花娇艳欲滴,似乎醉了般。
  • 良宵不得与君同:指美好的夜晚不能和爱人共享,表达思念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阎选(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主要以其婉约细腻的风格著称。他的诗歌多描写女性的美丽与情感,常常融入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

创作背景:诗作可能是在一个春天的夜晚,描绘了美丽女子的形象,以及诗人对她的思念与无法相聚的惆怅。唐代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诗人们常常借助自然和情感来表达个人的内心世界。


诗歌鉴赏:

这首《虞美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美丽女子的形象,展现了她的优雅与魅力。在开头,作者用“楚腰”“蛴领”来描绘女子的身姿,显得轻盈而灵动。接着,通过“月蛾星眼笑微嚬”,将女子的神情与自然界的月光、星辰结合,进一步强调了她的美丽与独特。

诗中对春天的描绘,使用“柳妖桃艳不胜春”,将女子的美与春天的绚丽景色相对比,突出了她的卓尔不群。晚妆匀的描写则展现了女子的精致与淡雅,似乎在说她的一切都恰到好处。

然而,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却流露出对无法与爱人同享美好时光的无奈与惆怅。“良宵不得与君同,恨忡忡”一句,情感的转折让整首诗充满了哀愁与思念之情。整首诗在优美的意象与深刻的情感间游走,展现了唐代诗歌的婉约之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楚腰蛴领团香玉:描绘女子优美的身姿,暗含女性的柔美与优雅。
  2. 鬓叠深深绿:头发的颜色与深度,突出女性的妆容与气质。
  3. 月蛾星眼笑微嚬:将女子的神情与自然光景结合,展现她的复杂情感。
  4. 柳妖桃艳不胜春,晚妆匀:描绘春天的美景与女子的妆容,强调她的独特与出众。
  5. 水纹簟映青纱帐,雾罩秋波上:自然景物的描绘提升了整体的意境。
  6. 一枝娇卧醉芙蓉:形容芙蓉花的娇艳,象征女子的美丽。
  7. 良宵不得与君同,恨忡忡:诗人表达了对爱人的思念与无法相聚的遗憾。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楚腰”“蛴领”,通过比喻形象化女子的美。
  • 拟人:如“月蛾星眼笑微嚬”,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感。
  • 对仗:整首诗中存在大量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与对爱情的无奈,展现了唐代女性美与情感的复杂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楚腰:象征女性的柔美与优雅。
  • 月蛾星眼:象征神秘与美丽的结合,表达复杂情感。
  • 柳妖桃艳:春天的美丽,象征生命的朝气与活力。
  • 芙蓉:象征美丽与娇嫩,常被用来描绘女性。
  • 良宵:象征美好的时光,也暗示着爱情的珍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用来形容女子优美的身姿的比喻是? A. 月蛾
    B. 楚腰
    C. 柳妖

  2. 诗人对无法与爱人共享的情感表现在哪一句? A. 水纹簟映青纱帐
    B. 良宵不得与君同
    C. 柳妖桃艳不胜春

  3. 诗中描绘的自然景物主要有哪些? A. 秋水与柳树
    B. 月光与星星
    C. 芙蓉与桃花

答案

  1. B
  2. B
  3. A, B, C(均正确)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温庭筠《杨柳枝》
  • 杜甫《丽人行》

诗词对比

  • 比较阎选的《虞美人》与温庭筠的《更漏子》,两者都描写了女性的美丽,但阎选更多的是细腻的情感表现,而温庭筠则更加强调整体的氛围与意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唐诗研究》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