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浣溪沙
原文展示:
不是眠迟是梦迟,月明高挂老槐枝。
词情漾得一丝丝。可惜填词忘看月,
何妨看月忘填词。词成已是月西时。
白话文翻译:
这不是因为睡得晚,而是梦得太迟,
月亮高挂在老槐树的枝头。
词情荡漾,仿佛轻轻流动。可惜在填词的时候忘了看月亮,
何妨在看月亮的时候忘记填词。
诗词已经写成,月亮也已经西沉了。
注释:
- 眠迟:指睡觉晚。
- 梦迟:指做梦的时间延长,或梦到的事情多。
- 高挂:高高地悬挂。
- 老槐枝:指年老的槐树的树枝,象征岁月的流逝。
- 漾得一丝丝:词情如水波般轻轻荡漾。
- 填词:填词作曲,写词。
- 月西时:指月亮已经西沉的时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随(1870-1946),字惟庵,号守之,晚号静庵,浙江慈溪人。顾随是近代著名的诗人、词人和散文家,他在词的创作上受到晚清诗词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作品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展现出一种淡雅的气质。
创作背景:
《浣溪沙》创作于一个宁静的夜晚,顾随在月明之下,流连于自然景色,思绪万千。他在词中表达了对月亮的赞美,同时流露出对创作的思考与迷茫,反映了诗人对生活与艺术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浣溪沙》以轻盈的笔触描绘了月夜的宁静与美丽,表达了作者对创作与自然的独特理解。诗的开头以“不是眠迟是梦迟”引入,瞬间抓住读者的注意力,展现了诗人面对月色时的沉浸与迷惘。接着,他描绘了月亮高挂在老槐树上,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这种意象不仅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美,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
“词情漾得一丝丝”则是对自己创作过程的自省,诗人在创作与欣赏之间的纠结让人感同身受。接下来的“可惜填词忘看月,何妨看月忘填词”更是展现了诗人对创作与生活的哲思,强调了享受生活本身的重要性。结尾“词成已是月西时”则带有些许惆怅,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创作的无奈。
整首词在轻快的节奏中流露出深邃的情感,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思考。诗人通过简单的自然意象,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美好瞬间的珍视,展现了其深厚的艺术修养与独特的情感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不是眠迟是梦迟:开头两句以否定句式,强调其实并非因为睡觉晚,而是梦境的缠绵,让人无法自拔。
- 月明高挂老槐枝:描绘了月亮高悬在古老的槐树上,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夜景。
- 词情漾得一丝丝:词的情感如水波般轻轻荡漾,表达了诗人灵感涌动的状态。
- 可惜填词忘看月:感叹在创作时竟忘了欣赏月亮,透露出一种对创作与自然的遐想与迷失。
- 何妨看月忘填词:反问式的语气,显示出诗人对生活体验的重视,甚至不惜放下创作去欣赏月色。
- 词成已是月西时:结尾的惆怅,提醒人们珍惜时间,艺术创作与生活的瞬息万变。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词情漾得一丝丝”比喻词的情感流动,增强了画面感。
- 对仗:开头的“眠迟”与“梦迟”形成对仗,增强了词的韵律感。
- 反问:用“何妨”引导读者思考,增加了互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在于探索创作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强调享受自然与生活的美好,表达了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珍惜。诗人通过对月光的描绘,反映出内心的宁静与对艺术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亮:象征着宁静、孤独与思考,也代表着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 槐树:象征着岁月的积淀,承载着历史与记忆。
- 梦境:代表着内心深处的渴望与追求,体现了诗人对艺术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月亮的赞美
- B. 创作与生活的关系
- C. 对梦的思考
-
“可惜填词忘看月”中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惋惜
- B. 满足
- C. 忧伤
-
诗中提到的老槐树象征着什么?
- A. 年轻
- B. 生命的轮回
- C. 岁月的流逝
答案:
- B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如梦令》:李清照同样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内心情感,体现了女性的细腻与情感。
- 《水调歌头》:苏轼则更注重哲理与人生感悟,展现了对人生的思考。
参考资料:
- 《顾随诗词全集》
- 《近现代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