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龙吟》
时间: 2025-01-19 15:52:21意思解释
瑞龙吟
作者: 刘基 〔元代〕
原文展示:
秋光好,无奈锦帐香销,绣帏寒早。钩帘人立西风,送书过雁,依然又到。故乡杳,空把泪随江水,梦萦池草。何时赋得归来,倚松对柳,开尊醉倒。衰鬓不堪临镜,镜中愁见,蓬飞丝绕。门外远山青青,长带斜照。石泉涧月,辜负夜猿啸。伤心处,枫凋露渚,荷枯烟沼,燕去玄蝉老。满天细雨鸣羁鸟,花蔓当檐袅。庭院静,遥闻清砧声捣。拥衾背壁,一灯红小。
白话文翻译:
秋天的光景真好,只是锦帐内的香气已然散去,绣帏变得寒冷得早。钩着帘子的人伫立在西风中,寄信的鸿雁又一次飞来了。故乡已是渺茫,只能把泪水随江水流去,梦中时常萦绕着池边的草。什么时候才能写首诗归来,倚着松树对着柳树,畅饮至醉?衰老的鬓发不堪在镜前照见,镜中愁苦的样子,仿佛蓬乱的白发缠绕。门外远山依旧青翠,阳光斜照着长长的山带。石泉的水在月光下流淌,辜负了夜里猿猴的啸叫。伤心的地方,枫树凋零露水泛起,荷花枯萎烟雾弥漫,燕子已去,蝉声也因衰老而沉重。满天细雨中,羁鸟鸣叫,花枝摇曳在檐下。庭院寂静,远处隐约传来清砧声的敲打。裹着被子背靠着墙壁,一盏小红灯依然亮着。
注释:
- 锦帐:指华丽的帐子。
- 绣帏:绣制的帷幕,象征温暖和安宁。
- 钩帘:指用钩子挂起的帘子。
- 故乡杳:故乡变得遥远、难以到达。
- 倚松对柳:倚靠在松树下,面对柳树,象征着对自然的思念与依恋。
- 衰鬓:衰老的鬓发,象征时光的流逝。
- 石泉涧月:月光照在石泉和溪流上,描绘出一幅静谧的夜景。
- 羁鸟:指被束缚的鸟,象征着离愁别绪。
- 清砧声:砧板上的敲打声,表示家中的宁静和日常生活的琐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基,字德明,号季高,元代著名的诗人、政治家和书法家。他生活在元朝末年,经历了元朝的衰落和明朝的建立。他的诗歌风格深受唐诗影响,常以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瑞龙吟》创作于刘基流亡期间,表现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生活无奈的感慨,反映了社会动荡和个人遭遇的复杂情感。
诗歌鉴赏:
《瑞龙吟》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秋季的美丽与凄凉。诗中的意象层次分明,既有自然风光的描绘,如“远山青青”、“石泉涧月”,也有个人情感的流露,如“空把泪随江水”。诗人通过对景物的细致刻画,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逝去时光的感叹。
诗开头的“秋光好”引入了一个美丽的秋天,但随之而来的“无奈”二字却让人感受到一丝无常的哀伤。对比之下,锦帐和绣帏的香气与寒冷体现出了生活的变迁。诗中反复出现的“愁”字,表明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故乡的留恋,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何时赋得归来,倚松对柳,开尊醉倒”,这句流露出对归乡的渴望,体现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最后几句则描绘出一种孤独的情境,细雨、羁鸟、清砧声交织成一幅朦胧的画面,令人感受到一种无尽的惆怅。整首诗浑然天成,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深厚的艺术修养和对人生的独特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秋光好:引入秋天的美好景象。
- 无奈锦帐香销,绣帏寒早:即使秋光美好,但锦帐中的香气已消散,绣帏显得寒冷,暗示了生活的无常。
- 钩帘人立西风:描绘了一个人在西风中伫立,增添了孤独感。
- 送书过雁,依然又到:鸿雁传书,象征着思念的传递。
- 故乡杳,空把泪随江水:故乡遥远,泪水随江水流去,表达了对故乡的无限思念。
- 梦萦池草:梦中常常萦绕着故乡的景色。
- 何时赋得归来:渴望归乡的情感愈发强烈。
- 倚松对柳,开尊醉倒:在松树下对着柳树,醉酒畅谈,寄托了对美好时光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春风”象征着温暖与希望。
- 拟人:如“泪随江水”,赋予泪水以生命。
- 对仗:如“倚松对柳”,形成对称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与个人的情感,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人生无常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光:象征着成熟和丰收,也隐含着衰退的意象。
- 锦帐、绣帏:代表安逸和温暖的生活环境。
- 远山青青:象征着远方的故乡和内心的向往。
- 羁鸟:代表被束缚的心情,象征着离别和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瑞龙吟》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刘基
- D. 白居易
-
诗中“何时赋得归来”的意思是什么?
- A. 何时能归乡
- B. 何时能写诗
- C. 何时能喝酒
- D. 何时能见朋友
-
“羁鸟鸣”的意象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自由
- B. 离愁
- C. 幸福
- D. 安宁
答案:
- C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by 李白: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 《月夜忆舍弟》 by杜甫:表达了思念亲人的情感。
诗词对比:
- 《登高》 by 杜甫:同样描写了秋天的景象,但着重于壮阔的自然与国家的忧虑。
- 《秋夕》 by 李白:更强调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的融合。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