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孤石诗》
时间: 2025-01-09 16:05:5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望孤石诗
作者: 鲍照 〔南北朝〕
江南多暖石。
杂树茂寒峯。
朱华抱白云。
阳条熙朔风。
蚌节流绮藻。
辉石乱烟虹。
泄云去无极。
驰波往不穷。
啸歌清漏毕。
徘徊朝景终。
浮生会当几。
欢酌每盈衷。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江南的自然风光,表达了诗人对孤独与人生的思考。诗的开头提到江南多暖石,展现了温暖的自然环境,接着描绘了树木与山峰的繁茂,展现了生机勃勃的景象。朱华与白云交相辉映,阳光照耀下的景色更加迷人。接着,描写了水底的蚌壳与绮丽的水草,辉煌的石头在烟雾与彩虹中闪烁。云彩飘散,似乎没有尽头,波涛奔涌,仿佛无穷无尽。最后,诗人感叹人生的短暂与无常,期待着与友共饮的欢愉时光。
注释
- 暖石:温暖的石头,象征着江南的温暖气候。
- 杂树茂寒峯:意指各种树木茂盛生长,寒冷的山峰更显巍峨。
- 朱华:指红色的花,象征生机;白云与之形成对比。
- 阳条:阳光照射的树枝,象征生机与希望。
- 蚌节流绮藻:指水中蚌壳和美丽的水草,体现了自然的灵动。
- 辉石:闪耀的石头,象征着璀璨的美景。
- 泄云去无极:云彩流动,似乎没有尽头,表达了自由与流动的意象。
- 浮生会当几:浮生如梦,人生短暂,强调生命的无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鲍照(约501年-约554年),字明远,南朝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以其才情和诗风而闻名。他的诗歌多以豪放奔放著称,具有强烈的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望孤石诗》创作于鲍照游历江南时,诗中表现了他对自然美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反映了当时南北朝动荡不安的社会背景。
诗歌鉴赏
《望孤石诗》是一首充满江南自然美的诗作,诗人通过对大自然的细腻描写,表达了对生命和孤独的深刻思考。诗的前半部分,诗人用“暖石”“杂树”“朱华”来描绘江南的温暖与生机,展现出一种怡人的自然景象。接着,诗人通过“蚌节流绮藻”“辉石乱烟虹”等意象,描绘了水下的美丽与虚幻,揭示了自然界的丰富与多彩。
而在后半部分,诗人通过“泄云去无极”“驰波往不穷”的描写,表现了大自然的浩瀚与无边,似乎在暗示人生的渺小与短暂。最后两句“浮生会当几,欢酌每盈衷”更是将主题转向人生的哲思,强调了与友共饮的珍贵时光,表现了对生命的感慨与珍惜。
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景象为背景,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展现了鲍照对生命、自然和人际关系的思考,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江南多暖石:开篇即给出江南的特征,温暖的环境。
- 杂树茂寒峯:树木繁茂,寒冷的山峰为背景,表现出自然的对比。
- 朱华抱白云:鲜花与白云相映,展现出色彩的美丽。
- 阳条熙朔风:阳光照耀,微风轻拂,传达了一种温和的气候。
- 蚌节流绮藻:水中景象,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水底世界的美丽。
- 辉石乱烟虹:石头在烟雾与彩虹中的映衬,表现出神秘感。
- 泄云去无极:云彩流动,象征着无尽的自由与变化。
- 驰波往不穷:波涛奔涌,表达了自然的力量与无限可能。
- 啸歌清漏毕:清晨的歌声与时光的流逝,带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徘徊朝景终:在晨光中徘徊,表现出思考与沉思。
- 浮生会当几:感慨人生短暂,提醒人们珍惜时光。
- 欢酌每盈衷:与友共饮的欢乐,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浮生会当几”,将人生比作浮云,强调其短暂。
- 对仗:如“朱华抱白云”“阳条熙朔风”,展现了工整的对仗美。
- 拟人:如“泄云去无极”,赋予云彩以生命,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江南的自然美景,反映出诗人对生命短暂的感慨,表现了对自由、自然与友情的珍视,蕴含着深厚的哲理与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暖石:象征温暖与生命力。
- 杂树:象征自然的繁茂与多样。
- 朱华:象征生命的活力与美丽。
- 蚌节:象征深邃的水下世界。
- 辉石:象征璀璨与神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江南多暖石”意指什么?
- A) 江南气候温暖
- B) 江南的石头很多
- C) 江南的水流丰富
-
诗人通过“浮生会当几”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生命的无常感叹
- B) 对未来的期待
- C) 对友谊的珍惜
-
“辉石乱烟虹”中的“辉石”指的是什么?
- A) 亮闪闪的石头
- B) 充满活力的水流
- C) 远方的山峦
答案
- A) 江南气候温暖
- A) 对生命的无常感叹
- A) 亮闪闪的石头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 《早发白帝城》 李白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鲍照的《望孤石诗》更侧重于自然景观的描写与生命感悟,而李白的作品则注重情感的抒发与孤独的思考。两者都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但表达方式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鲍照诗文集》
- 《南北朝诗词鉴赏》
- 《中国古诗词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