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
时间: 2025-01-01 03:39:1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水龙吟
作者:王恽 〔元代〕
画楼十日春阴,晚风吹作冰花转。
初冬中候,应时呈瑞,几年未见。
沽酒寻梅,就中此兴,撩人不浅。
更露堂添得,虚窗夜白,清于水,光如练。
我老久谙世味,最欣然人安米贱。
蝗蝝入地,麦旗掉垄,翠翻平甸。
大犰清边,为民祈谷,睿思何远。
在词臣合取,元和贺例,拜明光殿。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初冬时节的景象。画楼在阴霾的春天十日里,晚风轻轻吹来,像冰花一样旋转。初冬时节,适逢祥瑞,已经好几年未曾见到这样的情景。饮酒寻梅,正是这样的兴致,让人感到十分愉悦。露台的夜晚,窗外明亮,清澈如水,光芒如绸缎。我年纪大了,世事已见多,最喜欢人们安居乐业,米价便宜。蝗虫进入地下,麦子开始掉落,绿意翻涌在平原上。大犰(大地的象征)在边上为民祈求丰年,深思熟虑又何其遥远。在词臣的合取中,元和的贺例,前往明光殿拜谒。
注释
- 画楼:指绘画装饰的楼阁。
- 冰花:形容晚风轻拂,似冰花旋转,给人清凉之感。
- 沽酒寻梅:意为品酒赏梅,表达一种雅致的生活情趣。
- 米贱:米价便宜,意指民众安居乐业。
- 蝗蝝:蝗虫,象征自然灾害。
- 大犰:指大地或自然,意味着为民众祈求丰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恽,元代词人,生于元中期,擅长词作。他的词风清新,婉约,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富有哲理性。
创作背景:此词作于初冬,正值农忙季节,王恽在此时写下此词,表达了对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及对人民生活的关心,反映了元代社会的现实。
诗歌鉴赏
王恽的《水龙吟》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初冬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开头以“画楼十日春阴”引入,营造出一种阴霾的意境,生动地描绘出时节的变化。接着“晚风吹作冰花转”,将晚风与冰花结合,展现出一种清新而冷冽的美感,似乎让人感受到初冬的寒意。诗中“沽酒寻梅”则传达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在接下来的句子中,诗人以“我老久谙世味”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体验,尤其是对民生的关注。诗中提到“米贱”与“蝗蝝入地”,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农田状态,表现出诗人对百姓生活的关切与祝愿。最后一句“在词臣合取,元和贺例,拜明光殿”则体现了对权力与礼仪的尊重,表现出一种文人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思考,将自然景象与人文关怀相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见解与深厚情感,反映出元代社会的风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画楼十日春阴:描绘初春的阴霾天气,营造出一种沉闷的氛围。
- 晚风吹作冰花转:晚风轻拂,像冰花转动,暗示天气的变化和自然的美。
- 初冬中候,应时呈瑞,几年未见:描写初冬时节的祥瑞景象,似乎预示着丰年。
- 沽酒寻梅,就中此兴,撩人不浅:饮酒赏梅,感受到浓厚的雅趣,勾起了人们的情感。
- 更露堂添得,虚窗夜白,清于水,光如练:露台上夜空明亮,形象生动,展现出一种宁静的美。
- 我老久谙世味,最欣然人安米贱:年纪大了,经历多了,欣赏安稳的生活。
- 蝗蝝入地,麦旗掉垄,翠翻平甸:描绘农田的变化,关注自然与人类的关系。
- 大犰清边,为民祈谷,睿思何远:为民众祈求丰收,体现出诗人对社会的责任感。
- 在词臣合取,元和贺例,拜明光殿:表达对权力与礼仪的尊重,传递出文化的厚重。
修辞手法:
- 比喻:“晚风吹作冰花转”形象生动,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诗的句式整齐,增强了音乐感。
- 拟人:通过自然现象传达人的情感,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整首词围绕自然景象与人文关怀展开,表现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社会的关注,体现了诗人对人间安宁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画楼:象征着人文环境和雅致生活。
- 冰花:代表初冬的寒冷和清新。
- 梅花:象征高洁的品格和对美的追求。
- 米贱:象征百姓生活的安定与富足。
- 蝗虫:象征自然灾害,反映出对农田的忧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水龙吟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人? A. 唐代
B. 元代
C. 明代
答案:B -
诗中提到“沽酒寻梅”主要表达了什么情趣? A. 对生活的无奈
B. 对自然的热爱与享受
C. 对繁华的追求
答案:B -
诗中“蝗蝝入地”是指什么? A. 自然灾害
B. 丰收的象征
C. 农田的萧条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王恽的《水龙吟》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均表现了对自然的细腻描写与对生活的情感关怀,但王恽更侧重于社会现实的关注,而李清照则更多渗透了个人情感的细腻。两者的风格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文化内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文学名篇解析》
- 《王恽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