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庭秋·志通天地媾精神》

时间: 2025-01-04 06:52:25

志通天地媾精神。

消息葆全真。

造化玄黄极妙,炼九阳、魂变逡巡。

西来祖意坦然伸。

无碍法门亲。

应化河沙周普,露妙圆、糟粕清醇。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感庭秋·志通天地媾精神
作者: 王吉昌 〔元代〕

志通天地媾精神。
消息葆全真。
造化玄黄极妙,
炼九阳魂变逡巡。
西来祖意坦然伸。
无碍法门亲。
应化河沙周普,
露妙圆糟粕清醇。

白话文翻译

全诗的意思是:志向能够通达天地,合乎精神的本质。内心的消息保持着全然的真实。造物的奥秘与天地的色彩是无比奇妙的,修炼九阳之气使灵魂不断变化、回旋。来自西方的祖师思想自然地展开,没有障碍的法门也亲近可得。应化于如河沙般广泛的存在,展现出妙法的圆满和杂质的清净。

注释

  • 志通天地:志向通达天地,意指心志高远,能够理解宇宙的奥秘。
  • 消息葆全真:心中的消息保持真实,强调内心的真诚与真实感。
  • 造化玄黄:造化指自然界的变化,玄黄是指阴阳五行的色彩,暗指天地万物的奥妙。
  • 炼九阳魂:九阳为道教中的一种修炼法,意指通过修炼达到一种高深的境界。
  • 无碍法门:没有障碍的修行方法,强调修行的畅通无阻。
  • 应化河沙:形容化身如河沙般普遍,意指教化众生的能力极其广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吉昌,元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作品多表现道教思想和对自然的感悟,风格清新,常用隐喻传达深刻的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元代,正值道教思想盛行的时期,诗中融入了道教的哲学,表达了对自然与精神的融合理解,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道教文化的向往与追求。

诗歌鉴赏

《感庭秋》是一首富有哲理的道教诗,王吉昌通过对天地、自然和修行的深刻思考,表达了他对人生命理的感悟。诗中“志通天地”体现了作者心志的高远,强调内心要与天地相通,才能领悟更深的真理。接下来的“消息葆全真”,则是对自身真实内心的追求,体现出一种对道教“无为而治”思想的认同。

“造化玄黄极妙”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色彩变化,更隐喻了天地的运转法则,是一种对宇宙奥秘的赞美。而“炼九阳魂变逡巡”则表现了修行过程中的变化与蜕变,九阳在道教中象征着阳光、生命力,强调了通过修行达到更高境界的可能。

整首诗在结构上层层递进,从个人的志向到对自然的理解,再到修行的体悟,最后以“应化河沙周普”收尾,展现出作者宽广的视野和深邃的思考。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使得整首诗情感丰富,意蕴深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志通天地媾精神:表达志向与精神的统一,强调心灵的追求与宇宙的关系。
  2. 消息葆全真:内心真实的消息是修行的基础,强调真诚。
  3. 造化玄黄极妙:赞美自然界的变化与奥秘,体现出一种对自然的敬畏。
  4. 炼九阳魂变逡巡:修炼中灵魂的变迁,暗示修行的艰辛与收获。
  5. 西来祖意坦然伸:传达了对道教祖师思想的尊重与接受。
  6. 无碍法门亲:强调修行的无障碍,体现对道教教义的理解。
  7. 应化河沙周普:形象地描绘出教化的广泛性,表明道教思想的普及。
  8. 露妙圆糟粕清醇:最后对修行成果的总结,强调了真理的纯净与杂质的剔除。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应化河沙”,将道教思想的传播比喻为河沙,形象生动。
  • 对仗:整首诗在音韵和节奏上处理得当,形成了和谐的对称效果。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探索人与自然、人与宇宙之间的关系,通过修行实现自我提升,寻找内心的真实与精神的归宿。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天地:象征着自然与宇宙,代表着无尽的智慧。
  • 九阳:道教中的重要修炼元素,象征着光明与生命力。
  • 法门:修行的方法与途径,强调修行的真实与有效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志通天地”的意思是: A. 志向与自然沟通
    B. 志向与人心相通
    C. 志向与社会相通
    D. 志向与灵魂相通

  2. “造化玄黄极妙”中的“玄黄”指的是: A. 黑与白
    B. 阴与阳
    C. 天地色彩
    D. 生命与死亡

  3. 诗中提到的“九阳”主要象征: A. 智慧与知识
    B. 阳光与生命力
    C. 理想与目标
    D. 和平与安宁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 by 杜甫:描绘秋天的景象与心境,反映人生的感慨。
  • 《夜泊牛渚怀古》 by 李白:表达对历史的思考与个人的追求。

诗词对比

  • 王吉昌的《感庭秋》与李白的《静夜思》,两者都反映了对自然的感悟与对内心情感的探求,但王吉昌更倾向于道教哲理,而李白则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与人生的哲理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道教文化与古典诗词研究》
  • 《元代诗人王吉昌的生平与作品》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