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赤桥名豫让。
豫让杀桥上。
至今桥下头。
血还流。
三跃斩衣而死,
足千秋。
足千秋,
地覆天翻,
报雠心未休。
白话文翻译:
这座桥名为豫让桥,
豫让是在桥上杀人。
直到今天,桥下的血液依然流淌。
他三次跳跃,斩断了衣带而死,
这已经千秋万代。
这件事千秋不灭,
天地都为之翻覆,
他报仇的心情依然没有平息。
注释:
字词注释:
- 豫让:指的是历史上著名的复仇者,以坚决报仇而闻名。
- 杀:指杀戮、杀死。
- 桥下头:指桥下的地方。
- 三跃斩衣而死:形容豫让为复仇所作出的勇敢行为。
- 足千秋:意指这件事情留存千秋,影响深远。
- 地覆天翻:形容事情的巨大影响和动荡。
典故解析:
豫让是《史记》中记载的历史人物,他为复仇而不惜一切代价的精神,成为古代忠诚与复仇的象征。诗中提到的“豫让桥”便是因其事迹而得名,象征着忠于报仇的决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贲黄理,清代诗人,生平不详,多以抒情和咏史为主,其作品常常反映历史人物的忠诚与义气。
创作背景:
此诗是在清代社会背景下创作的,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忠诚、复仇和正义的思考和关注。通过豫让的形象,诗人表达了对忠贞不渝的情感,以及对历史事件的缅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豫让桥的历史故事,表达了复仇者为报仇而付出的一切代价与坚定决心。诗中“至今桥下头,血还流”,不仅描绘了历史的延续性,也暗示了复仇行为的深远影响和对后人的警示。诗人通过“地覆天翻”描绘了豫让复仇带来的巨大波动,展示了个体行为对社会的影响。
诗的情感基调是激昂和悲壮的,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浓重的情感,表现出对忠诚与复仇的赞美和对历史悲剧的反思。整体结构上,诗歌短小精悍,言简意赅,富有力量,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赤桥名豫让:明确指出桥的名字与历史人物的联系。
- 豫让杀桥上:直接描述豫让的复仇行为,紧紧抓住读者的注意力。
- 至今桥下头:时间的延续,暗示事件的影响力。
- 血还流:形象地表达了复仇的悲惨后果。
- 三跃斩衣而死:描述豫让的勇气和决绝,突出其忠诚。
- 足千秋:强调事件的历史意义,超越时间的界限。
- 地覆天翻:表现出复仇行为的巨大影响。
- 报雠心未休:表达对复仇未了的执念,情感深沉。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血流”比喻为时间的延续,生动形象。
- 夸张:如“地覆天翻”,强调复仇的影响力。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有一定的对仗,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忠诚与复仇的歌颂,表现出历史人物在面对不公时的勇气和决绝,同时也警示了复仇带来的悲剧性后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豫让桥:象征忠诚与复仇。
- 血:代表牺牲与悲剧。
- 跃:象征勇气和决心。
- 千秋:表示时间的延续与历史的沉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贲黄理
- C. 杜甫
-
“三跃斩衣而死”中的“斩衣”指的是什么?
- A. 杀死敌人
- B. 斩断仇恨
- C. 逃避责任
-
诗中提到的“地覆天翻”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 A. 自然灾害
- B. 复仇的巨大影响
- C. 战争的破坏
答案:
- B. 贲黄理
- A. 杀死敌人
- B. 复仇的巨大影响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 《长恨歌》——白居易
诗词对比:
- 《江城子·密州出猎》:同样表现出英雄豪情与忠诚,描写了豪放与抒情的结合。
- 《长恨歌》:侧重于爱情的悲剧,与此诗的复仇主题相对比,展现了不同的情感深度。
参考资料:
- 《古诗词选》——相关古诗文集
- 《史记》——关于豫让的历史记载
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感恩多 豫让桥》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