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陵使至汝州》

时间: 2025-01-07 21:55:37

回看巴路在云间,寒食离家麦熟还。

日暮数峰青似染,商人说是汝州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江陵使至汝州
作者: 王建 〔唐代〕

回看巴路在云间,
寒食离家麦熟还。
日暮数峰青似染,
商人说是汝州山。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回望途中所见的景象,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及旅途的感慨。诗中提到的“巴路”是指通往巴地的道路,诗人回头望去,看到那条路似乎在云间延展,令他感到一丝惆怅。在寒食节期间,他离开家乡,心中牵挂着麦子已熟的季节。傍晚时分,他看到山峰被夕阳染成青色,路过的商人告诉他这些山是汝州的山。

注释:

字词注释:

  1. 回看:回头看。
  2. 巴路:指通往巴地的道路,巴地在今四川一带。
  3. 寒食:寒食节,指春秋时期的一个传统节日。
  4. 麦熟:麦子成熟,指农作物的收获季节。
  5. 数峰:几座山峰。
  6. 青似染:形容山峰被夕阳染成青色。
  7. 商人:行商的人。
  8. 汝州山:指汝州的山,汝州在今河南省。

典故解析:

  • 寒食节:源于春秋时期,纪念介之推的节日,传统上在这一天人们不吃火,吃冷食。
  • 巴路:在古代诗歌中常用以表示远离家乡的路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建(约750年-830年),字少白,号东山,唐代诗人,生于今四川。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著称,擅长描写风景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王建的旅途中,正值寒食节,他因外出而想念家乡的成熟麦田,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诗歌鉴赏:

王建的《江陵使至汝州》是一首表现游子思乡情怀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旅途的自然景象,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开头“回看巴路在云间”,诗人回望的动作充满了对家乡的怀念,巴路在云雾中显得遥远而朦胧,象征了他对故乡的不可企及。“寒食离家麦熟还”则直接点出了他在外的孤独与思乡情,寒食节的到来,意味着他在异乡无法与家人团聚,心中难免涌起一阵惆怅。

随着日暮的来临,“日暮数峰青似染”,夕阳将山峰染上青色,光影的变化让旅途的景色更加迷人,也更加衬托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而最后一句“商人说是汝州山”则将读者的视线引向具体的地点,汝州山的出现既是对旅行目的地的确认,也让诗人此行的意义更加深刻。整首诗在简洁的语言中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展现了王建作为唐代诗人的深邃与细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回看巴路在云间:诗人回首望去,看到云间的巴路,暗示着对故乡的眷恋和对生活的思考。
  2. 寒食离家麦熟还:提到寒食节,出门在外的他心中挂念着家乡的丰收,感受到离家的孤独与无奈。
  3. 日暮数峰青似染:描绘傍晚时分的山峰,夕阳的映照使得山峰色彩如同染上了一层青色,展现了自然之美。
  4. 商人说是汝州山:商人的话确认了诗人所见的山是汝州山,增强了地域的真实感,也让诗人感到一种归属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日暮的景象比作被染色,增强了视觉效果。
  • 对仗:如“回看”和“离家”形成对比,表现出诗人内心的矛盾。
  • 意象:通过自然景象传达情感,表现出孤独与思乡。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游子的情感相结合,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与旅途的孤独。它不仅仅是一幅风景画,更是对人情、季节与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着遥远与梦幻,表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 :代表丰收与家乡的温暖,暗示着诗人内心的渴望。
  3. :象征着目的地与归属,山的颜色变化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哪个? a) 端午
    b) 中秋
    c) 寒食
    d) 清明

  2. “日暮数峰青似染”中的“青似染”是指什么?
    a) 夕阳的颜色
    b) 山的颜色
    c) 天空的颜色
    d) 河流的颜色

  3.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思乡
    c) 愤怒
    d) 好奇

答案:

  1. c) 寒食
  2. b) 山的颜色
  3. b) 思乡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与王建的《江陵使至汝州》均表现了游子在旅途中的情感,但前者更注重壮阔的景象与历史的沧桑,而后者则细腻地描绘了个人的思乡情怀,展现出不同的风格与情感深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唐诗三百首》
  2.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3. 《王建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