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奴儿 其三 叠韵二闺》

时间: 2025-01-04 12:09:41

玉堂何用栽红药,秾萼娉婷。

那似人清。

搅乱梅花梦不成。

自有看花人道好,爱听流莺。

醉眼偏醒。

掉臂花前挟弹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丑奴儿 其三 叠韵二闺
作者: 夏言 〔明代〕

玉堂何用栽红药,秾萼娉婷。那似人清。搅乱梅花梦不成。自有看花人道好,爱听流莺。醉眼偏醒。掉臂花前挟弹行。


白话文翻译:

这座华丽的厅堂里种植红色的花朵有什么用?那些花儿娇艳欲滴,怎能比得上人的清丽?打乱了梅花的美梦难以成真。自有欣赏花的人觉得它好,喜欢听那黄莺鸣唱。醉眼半醒,放下花前的玩物,去追逐音乐的旋律。


注释:

  • 玉堂:指的是华丽的厅堂,常用来形容富贵人家的居所。
  • 红药:指的是一种红色的花,常见于庭院。
  • 秾萼:形容花瓣美丽而丰腴。
  • :指人的清丽,形容女子的美貌。
  • 梅花梦:指对梅花的美好向往与幻想。
  • 看花人:指爱赏花的人。
  • 流莺:指黄莺,形容其歌声动听。
  • 醉眼:形容因酒醉而朦胧的眼神。
  • 掉臂:抛弃或放下的意思。

典故解析:

  • 梅花:在中国文化中,梅花象征着高洁和坚韧,常用来表达志向和情操。
  • 流莺:黄莺在古代诗词中常被用作歌唱美的象征,代表了动听的音乐和自然的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夏言(1482年-1548年),字子亨,号石泉,明代诗人,文学家,曾任官职。他的诗风清新,作品多涉及山水田园、花鸟虫鱼等,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花卉与人之间的关系,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丑奴儿 其三 叠韵二闺》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的抒情诗。诗人在优美的语言中,通过对花的描绘,表达了对人情和自然的深刻感悟。诗的开头以“玉堂何用栽红药”引入,质疑华丽的装饰与真实的情感之间的关系,暗示了内心对外在物质的反思。接着,诗人将花与人相比较,强调人的魅力和精神内涵远胜于花朵的美丽。

诗中还提到“搅乱梅花梦不成”,透出一种失落和无奈,那种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感慨。接下来的“自有看花人道好,爱听流莺”,则展现了一种对生活细腻的观察,虽然花有其美,但真正懂得欣赏的,仍是那些心中有情的人。

最后两句“醉眼偏醒,掉臂花前挟弹行”将情感推向高潮,醉眼半醒的状态中,诗人似乎在追逐一种更高层次的美,放下眼前的花,投身于音乐的韵律之中,表达出一种对自由与艺术的向往。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更深刻地反映了人内心的追求与对生活的热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玉堂何用栽红药:质疑华丽的居所与花朵的价值。
  • 秾萼娉婷:形容花的美丽,增强视觉效果。
  • 那似人清:强调人的魅力比花更为重要。
  • 搅乱梅花梦不成:表达对理想的失落与无奈。
  • 自有看花人道好:指那些懂得欣赏美的人。
  • 爱听流莺:歌声与花相辉映,增添诗意。
  • 醉眼偏醒:象征一种复杂的情感状态。
  • 掉臂花前挟弹行:放下对眼前美的执念,追逐更高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花与人进行比较,突出人的重要性。
  • 拟人:对花的描写赋予情感,使其更具生命力。
  • 对仗:整首诗的对仗工整,增强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花的描绘和对人情的反思,表达了对真实生活与精神追求的向往,展现了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玉堂:象征富贵与奢华的生活。
  • 红药:代表美丽的外表。
  • 梅花:象征理想与追求。
  • 流莺:代表动听的音乐与自然美。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玉堂与红药象征着表面的华丽,而梅花则代表理想与坚韧,流莺则传达出生活的美好与艺术的存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红药”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药材
    B. 一种红色的花
    C. 一种饮料

  2. 诗中的“流莺”象征什么? A. 自由
    B. 动听的歌声
    C. 春天

  3. “醉眼偏醒”体现了诗人的什么状态? A. 清醒
    B. 迷茫
    C. 半醒半醉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夏言与李清照的诗作都涉及对自然美的描绘,但夏言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关系,而李清照则更关注个人情感与内心的细腻感受。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明代文学概论》
  • 《诗词鉴赏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