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传  江上作》

时间: 2025-01-19 22:35:14

江上风过水生纹,烟里斜阳半曛。

雨声不堪客耳闻,纷纷,梦魂迷断云。

梦断天涯归路杳,天欲晓,残月窥窗小。

木兰舟,芦苇秋,汀洲,藕花相伴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江上风过水生纹,烟里斜阳半曛。
雨声不堪客耳闻,纷纷,梦魂迷断云。
梦断天涯归路杳,天欲晓,残月窥窗小。
木兰舟,芦苇秋,汀洲,藕花相伴愁。

白话文翻译:

江边的风吹过,水面泛起涟漪,烟雾中斜阳已然西沉。
雨声在耳边难以忍受,纷纷扰扰,梦中魂魄迷失在云间。
梦已断绝,天涯归路渺茫,天边将晓,残月悄悄窥视窗外。
木兰舟在水中漂流,秋天的芦苇随风摇曳,汀洲边,藕花相伴,愁绪满怀。

注释:

  • 生纹:水面上因风吹而产生的涟漪。
  • :即“昏”,指天色渐暗。
  • 不堪:难以忍受。
  • 纷纷:形容雨声连续不断。
  • 梦魂:梦中所感受到的魂魄。
  • :渺茫、无边无际的样子。
  • :偷偷看。
  • 木兰舟:一种轻便的小船,适合在水面上行驶。
  • 汀洲:水边的沙洲或小洲。

典故解析:

此诗虽不直接引用典故,但其中的意象和情感与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江水”、“斜阳”、“梦魂”等主题相呼应,体现了作者对江河湖海的深刻感悟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基(1311年-1375年),字伯温,号千里,元代著名诗人、政治家、军事家。他是明初开国功臣之一,以其卓越的才华和深厚的文化积淀著称。刘基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情感深邃,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人生感悟。

创作背景:

《河传 江上作》创作于元代末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诗人怀着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写下了这首诗。诗中通过描绘江上景色,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江水、斜阳、雨声为背景,描绘了一个充满愁绪的意境。开头两句通过“风”和“水”的结合,营造出一种自然的动态美,展现了江边的宁静与微妙的变化。接下来,雨声的描写则引入了内心的烦恼,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苦闷的感受。诗中“梦魂迷断云”一句,意象丰富,既表现了对梦境的追寻,也暗示了对现实的无奈。最后几句,诗人通过描绘归路渺茫、残月窥窗等情景,进一步深化了孤独与愁苦的情感,使得整首诗在自然景色与内心情绪之间取得了和谐的统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江上风过水生纹”:描绘了江面因风而起的涟漪,展示了自然的细腻与动态。
    • “烟里斜阳半曛”:通过“烟”和“斜阳”的对比,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又美丽的画面。
    • “雨声不堪客耳闻”:转入内心,表达对雨声的厌烦,暗示心情的不安。
    • “纷纷,梦魂迷断云”:梦境与现实交织,表现了对往事的迷恋与无法忘却的情感。
    • “梦断天涯归路杳”:梦醒之后,归路却无影无踪,体现了人生的无常。
    • “天欲晓,残月窥窗小”:日出之际,残月藏于窗外,暗示即将迎来的新生与希望。
    • “木兰舟,芦苇秋,汀洲,藕花相伴愁”:最后的意象通过舟、芦苇与藕花的相伴,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愁苦与孤独。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梦魂比作在云间迷失,形象生动。
    • 拟人:将残月赋予窥视的动作,增加了情感的细腻。
    • 对仗:如“梦断天涯归路杳”中“梦断”与“归路”的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江水与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在面对现实困境与内心孤独时的深刻思考与情感纠葛。

意象分析:

  • :象征流逝的时间与人生的无常。
  • 斜阳:代表生命的黄昏,隐喻时光的流逝。
  • 雨声:象征心灵的烦恼与情感的压抑。
  • :象征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现实的失落。
  • 残月:象征孤独与希望的交错,暗示新生的可能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江上风过水生纹”主要描绘了什么? A. 江水的宁静
    B. 江水的波动
    C. 江岸的花草

  2. 填空题:诗中“梦断天涯归路____”表达了什么情感?

  3. 判断题: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表达对人生苦闷的感受。 (对/错)

答案:

  1.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陶渊明的《饮酒》同样描绘了自然,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但情感更为洒脱。
  • 李白的《将进酒》则强调了豪放与人生哲学,展现了另一种对人生的态度。

参考资料:

  • 《元代文学史》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刘基诗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