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览古四十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1-04 12:48:17

晋师纳天王,大义白日披。

尹固附孽子,奉籍奔蛮夷。

道逢周郊妇,三岁尔大期。

三年尹固死,妇言如著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晋师纳天王,大义白日披。尹固附孽子,奉籍奔蛮夷。道逢周郊妇,三岁尔大期。三年尹固死,妇言如著龟。

白话文翻译:

晋国的军队接纳了天子,正义如同白日般昭彰。尹固依附于罪恶的孽子,带着典籍逃往蛮夷之地。在路上遇到了周朝郊外的妇女,她预言三年后尹固将死。三年后尹固果然死去,妇女的预言如同占卜般准确。

注释:

字词注释:

  • 晋师:指晋国的军队。
  • 纳天王:接纳天子,指晋国支持周天子。
  • 大义:重大的正义。
  • 白日披:比喻正义昭彰,如同白日般明亮。
  • 尹固:人名,具体身份不详,可能是一位官员或士人。
  • 孽子:指有罪恶的子孙。
  • 奉籍:带着典籍。
  • 蛮夷:古代对边远民族的称呼。
  • 周郊妇:周朝郊外的妇女。
  • 大期:大的期限,这里指预言的时间。
  • 著龟:占卜用的龟甲,这里比喻预言的准确性。

典故解析:

  • 晋师纳天王:指晋国在春秋时期支持周天子,维护正统。
  • 尹固附孽子:尹固依附于有罪恶的子孙,可能指其政治立场或行为不当。
  • 妇言如著龟:妇女的预言如同占卜般准确,反映了古代对预言的重视和信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维桢(1296-1370),元代著名诗人,字廉夫,号铁崖,浙江绍兴人。他的诗歌风格独特,善于运用古体诗的形式表达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览古四十二首》是他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表达了对正义和道德的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通过对晋国接纳天子和尹固依附孽子的历史事件的描述,强调了正义和道德的重要性。诗中通过周郊妇的预言,展示了预言的准确性和人们对预言的信任,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历史事件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晋国接纳天子和尹固依附孽子的历史事件的描述,展现了正义与邪恶的对比。诗中“大义白日披”一句,用白日比喻正义的昭彰,形象生动。尹固的行为被视为附庸邪恶,而周郊妇的预言则显示了人们对正义的期待和对预言的信任。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传达了对正义和道德的追求,体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社会现实的关切。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晋师纳天王,大义白日披:晋国的军队接纳了天子,正义如同白日般昭彰。
  2. 尹固附孽子,奉籍奔蛮夷:尹固依附于罪恶的孽子,带着典籍逃往蛮夷之地。
  3. 道逢周郊妇,三岁尔大期:在路上遇到了周朝郊外的妇女,她预言三年后尹固将死。
  4. 三年尹固死,妇言如著龟:三年后尹固果然死去,妇女的预言如同占卜般准确。

修辞手法:

  • 比喻:“大义白日披”用白日比喻正义的昭彰。
  • 对比:晋师纳天王与尹固附孽子形成正义与邪恶的对比。
  • 预言:周郊妇的预言显示了人们对正义的期待和对预言的信任。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强调了正义和道德的重要性,展现了正义与邪恶的对比,传达了对正义和道德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日:比喻正义的昭彰。
  • 孽子:指有罪恶的子孙,象征邪恶。
  • 蛮夷:古代对边远民族的称呼,象征远离文明之地。
  • 著龟:占卜用的龟甲,比喻预言的准确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大义白日披”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2. 尹固的行为在诗中被视为: A. 正义 B. 邪恶 C. 中立 D. 无知

  3. 周郊妇的预言在诗中显示了什么? A. 人们对正义的期待 B. 人们对邪恶的恐惧 C. 人们对预言的怀疑 D. 人们对预言的忽视

答案: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通过对春天的描写,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
  • 李白《将进酒》:通过对酒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由和豪放的追求。

诗词对比:

  • 杨维桢《览古四十二首》与杜甫《春望》:两者都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表达了对正义和道德的追求。
  • 杨维桢《览古四十二首》与李白《将进酒》:前者强调正义和道德,后者强调自由和豪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诗选》:收录了杨维桢的诗歌作品,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包括元代诗歌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