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览古四十二首 其三十八》

时间: 2024-09-19 21:38:26

姚家有裨将,腰佩双青萍。

青萍夜脱匣,忽杀程务盈。

为书报杀状,伏剑随自刑。

吁嗟古义士,岂复数荆卿。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姚家有裨将,腰佩双青萍。青萍夜脱匣,忽杀程务盈。为书报杀状,伏剑随自刑。吁嗟古义士,岂复数荆卿。

白话文翻译:

姚家有一位副将,腰间佩带着两把青萍剑。某夜,青萍剑从剑鞘中脱出,突然杀死了程务盈。副将写下书信报告杀人的情况,随后拔剑自刎。啊,古代的义士,难道还能数得清像荆轲那样的人吗?

注释:

  • 裨将:副将,辅助主将的将领。
  • 青萍:古代宝剑名,此处指副将所佩带的剑。
  • 脱匣:剑从剑鞘中脱出。
  • 程务盈:人名,具体身份不详。
  • 伏剑:用剑自杀。
  • 吁嗟:叹息声。
  • 荆卿:指荆轲,战国时期著名的刺客,曾刺杀秦王失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维桢(1296-1370),元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字廉夫,号铁崖,浙江绍兴人。他的诗文以豪放奔放著称,尤擅长古体诗。此诗选自《览古四十二首》,是一组咏史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回顾,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敬仰和对忠义精神的赞颂。

创作背景: 这首诗通过对一位古代副将的描述,展现了其忠义无畏的精神。诗中的副将在无意中杀死程务盈后,选择自尽以示负责,体现了古代武士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描绘了一位古代副将的悲剧命运。诗中“青萍夜脱匣,忽杀程务盈”一句,既展现了意外的发生,又暗示了副将的无辜。而“为书报杀状,伏剑随自刑”则表现了副将的忠诚和责任感,他选择了以死谢罪,这种行为在古代被视为高尚的义举。最后两句“吁嗟古义士,岂复数荆卿”则是对这种忠义精神的赞美,将其与历史上的著名义士荆轲相提并论,强调了这种精神的稀有和珍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姚家有裨将,腰佩双青萍:介绍主人公的身份和装备,预示了故事的发生。
  2. 青萍夜脱匣,忽杀程务盈:意外的发生,剑自行出鞘杀人,增加了故事的戏剧性。
  3. 为书报杀状,伏剑随自刑:副将的行为,表现出他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4. 吁嗟古义士,岂复数荆卿:对副将行为的评价,将其与历史上的义士相提并论。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副将的行为与荆轲相比,强调其忠义。
  • 拟人:青萍剑“夜脱匣”,赋予剑以生命,增加了故事的神秘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副将的故事,展现了古代武士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以及对忠义精神的赞美。

意象分析:

  • 青萍剑:象征着武士的荣誉和责任。
  • 伏剑自刑:象征着武士的忠诚和牺牲。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副将为何选择自尽? A. 因为他是故意杀人的 B. 因为他无意中杀了人,选择以死谢罪 C. 因为他被敌人追杀 答案:B

  2. 诗中提到的“荆卿”是指谁? A. 荆轲 B. 荆棘 C. 荆州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咏荆轲》(陶渊明):通过对荆轲的赞美,表达了对忠义精神的向往。

诗词对比:

  • 《咏荆轲》与本诗都涉及忠义精神,但前者更多是对历史人物的直接赞美,而本诗则是通过一个具体事件来展现这种精神。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杨维桢诗集》:收录了杨维桢的全部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文学史》:了解元代文学的背景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