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奉和裴相公东征途经女几山下作
作者: 韩愈 〔唐代〕
旗穿晓日云霞杂,
山倚秋空剑戟明。
敢请相公平贼后,
暂携诸吏上峥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的战争场景,太阳升起,云霞交织,旗帜在风中飘扬;山峰高耸,映衬着秋天的天空,仿佛剑戟在闪耀。敢问相公,打败贼寇之后,能否带着众位官员一起登上这壮丽的山峰呢?
注释:
- 旗穿:指旗帜在风中飘扬,形象地描绘出军队的气势。
- 晓日:清晨的太阳,象征着新的开始和希望。
- 云霞杂:形容清晨的云霞色彩斑斓,给人以美的感受。
- 山倚秋空:秋天的天空与山脉相依相偎,描述自然景色的壮丽。
- 剑戟明:比喻武器闪耀,象征着军队的武力和决心。
- 相公:指裴相公,作为对他的尊称。
- 平贼后:平定贼寇之后,表现出对国家安定的渴望。
- 峥嵘:形容高峰,象征着成功和荣耀。
典故解析:
本诗提到的“贼”可能指的是当时社会动荡中的叛乱者或盗匪,反映了唐代社会的治安问题。诗中提到的“相公”是对裴相公的尊称,他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参与过多次东征。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韩愈(768年-824年),唐代文学家、思想家,主张古文运动,代表作有《师说》、《马说》等。他的诗歌风格豪放,常以直白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情感和思想。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中期,正值国家面临外敌入侵和内部叛乱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东征的场景,表达了对国家安定的渴望和对英雄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晨的景象为背景,展现出一种雄壮而又激昂的气氛。诗人用“旗穿晓日”描绘了军队出征的气势,仿佛可以感受到那种昂扬向上的力量。接着,通过“山倚秋空剑戟明”描绘了自然的壮丽与战争的威严相交织的景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诗的最后两句,诗人以“敢请相公平贼后,暂携诸吏上峥嵘”的方式,表达了对裴相公的尊敬和期望。在完成平定贼寇的重任后,能够与官吏们一同享受胜利的果实,攀登高峰,感受胜利的喜悦。这不仅是对战争胜利的期待,更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结构严谨,对仗工整,情感真挚,既有对战争的热烈描绘,也有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充分展现了韩愈的才华和情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旗穿晓日云霞杂:描绘清晨出征的场景,旗帜迎风飘扬,映衬着美丽的云霞。
- 山倚秋空剑戟明:山峰高耸,映衬着秋天的天空,仿佛武器在闪耀,象征着战争的严肃。
- 敢请相公平贼后:对裴相公的尊敬,表示希望在打败敌人后,能与他一同分享胜利。
- 暂携诸吏上峥嵘:表达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渴望在胜利后与同僚共赴高峰。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剑戟与战争气氛相结合,形成鲜明的意象。
- 对仗:上下句之间相互呼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夸张:通过“剑戟明”来表现战争的激烈和壮观。
-
主题思想: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定的渴望,对胜利的期待,以及对英雄的尊敬,具有深刻的爱国情怀。
意象分析:
- 旗帜:象征着军队的力量和士气,代表着正义和希望。
- 晓日:象征光明与新的开始,预示着胜利的到来。
- 山:象征着高尚与坚韧,暗示着追求卓越的精神。
- 剑戟:象征战争与斗争,表现出强烈的武力和勇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相公”是指哪位历史人物? A. 李白
B. 裴相公
C. 杜甫 -
“旗穿晓日云霞杂”描绘的是什么场景? A. 夜晚的宁静
B. 清晨的出征
C. 盛夏的狂欢 -
诗的主题思想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朋友的思念
B. 对国家安定的渴望
C. 对自然的赞美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出塞》 王昌龄:反映边塞战争与将士豪情。
- 《春望》 杜甫:表现国破家亡的悲痛情感。
诗词对比:
- 韩愈的《奉和裴相公东征途经女几山下作》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比较,两者都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和对未来的向往。在表达方式上,前者侧重于战争的激昂,后者则更多地表现了对自然的赞美与人生哲理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韩愈诗文集》
- 《唐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