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时间: 2025-01-19 16:00:3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水调歌头
作者:白朴 〔元代〕
鞭石下沧海,海内渐成空。
君王日夜为乐,高枕望夷宫。
方叹东门逐兔,又慨中原失鹿,
草昧起英雄。不待素灵哭,
已识斩蛇翁。笑重瞳,徒叱咤,
凛生风。阿房三月焦土,
有罪与秦同。秦固亡人六国,
楚复绝秦三世,万世果谁终。
我欲问天道,政在不言中。
白话文翻译
在沧海之下,鞭打着石头,海内一片空虚。
君王日夜沉迷于享乐,安然无忧地期盼夷族的宫殿。
不禁感叹东门逐兔之时,又感慨中原失去鹿群,
草野中英雄辈出。不必等到素灵哭泣,
我已识得斩蛇的翁。笑对重瞳,徒然叱咤,
凛然生风。阿房宫的焦土三月,
罪责与秦国相同。秦国确实使六国亡,
楚国又绝了秦国三代,万世究竟谁能长存?
我想问天道,政治在于无言之中。
注释
逐句解释:
- 鞭石下沧海:鞭打着石头,象征着沧海的浩瀚与空寂。
- 君王日夜为乐:君王整日沉迷于享乐。
- 高枕望夷宫:高枕无忧,期待夷族的宫殿,暗指对外族的幻想与依赖。
- 东门逐兔:形容追逐短期利益的行为。
- 中原失鹿:失去了中原的根基与财富。
- 草昧起英雄:草野中英雄们纷纷出现,喻指乱世中人才辈出。
- 素灵哭:素灵,指的是神灵,哭泣代表对人间的悲痛。
- 斩蛇翁:指的是有识之士,能够识破阴谋。
- 笑重瞳:重瞳,指的是眼睛,象征智慧与警觉。
- 阿房三月焦土:阿房宫三月内化为焦土,象征历史的无情与毁灭。
- 有罪与秦同:指的是与秦国同样有罪,暗含对统治者的不满。
- 万世果谁终: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朴,元代著名诗人,字子华,号白华山人,擅长杂剧、诗词和散文。他的作品多关注社会时局与人生哲理,风格豪放、深刻。
创作背景:
《水调歌头》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之际,诗人感受到王权的腐败与民众的苦难,借古喻今,表达对政治的反思与对未来的迷茫。
诗歌鉴赏
《水调歌头》通过对历史的反思,表达了对政治黑暗与社会动荡的深切忧虑。诗中以“鞭石下沧海”开篇,展现了诗人对国家现状的感慨,接着通过对君王享乐主义的批判,揭示了统治者的无所作为。东门逐兔与中原失鹿的对比,寓意着在追逐短期利益的同时,国家的根基却在悄然流失。草昧起英雄的意象,既是对乱世中英雄辈出的感叹,也暗示在动荡中仍有希望的光芒。
接着,诗人提到“阿房三月焦土”,通过历史的沉痛教训,警醒世人。诗歌最后以“我欲问天道,政在不言中”收尾,表达了对政治真谛的追问与渴望。整首诗情感真挚,富有哲理,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鞭石下沧海:象征着时间与历史的积淀,暗喻现实的无奈。
- 君王日夜为乐,高枕望夷宫:揭示了当权者的贪婪与无知。
- 方叹东门逐兔,又慨中原失鹿:突出利益与损失的对比,反映社会的悲剧。
- 草昧起英雄:体现出英雄在乱世中崛起的复杂性。
- 已识斩蛇翁:暗示有识之士的觉醒与反思。
- 阿房三月焦土:展现历史的反复与无情,警示后人。
- 万世果谁终:对未来的困惑与对人类命运的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君王的享乐比作高枕无忧,形象生动。
- 拟人:草昧起英雄,赋予草野以生命。
- 对仗:如“东门逐兔”与“中原失鹿”,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历史的教训,表达了对统治者的批判与对未来的反思,体现出作者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沧海:象征深邃的历史与复杂的命运。
- 君王:代表当权者,象征权力的腐化。
- 英雄:在乱世中奋起的人,反映希望与力量。
- 阿房三月焦土:历史的教训,象征毁灭与无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
《水调歌头》中提到的“东门逐兔”主要指什么?
A. 追逐短期利益
B. 追逐长远目标
C. 追逐英雄
D. 追逐财富
答案:A -
填空题:
“阿房三月焦土”中的“阿房”指的是_____。
答案:阿房宫 -
判断题:
诗中提到的“重瞳”指的是愚钝的人。
答案:错误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同样展现对人生与政治的思考。
- 杜甫《春望》:表达对国家的忧虑与对未来的思考。
诗词对比:
白朴与李白在表达对政治的反思上有相似之处,但白朴更侧重历史的教训,而李白更注重个体的豪情。两者各具风采,展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思想深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文学史》
- 《元代文学概述》
以上是对《水调歌头》的详细解析与赏析,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