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 二次世界大战》
时间: 2025-01-01 15:04:1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水龙吟 二次世界大战
作者: 林修竹
金风飒爽战方酣,飞机轰炸全球遍。名城古迹,铜墙铁壁,霎时糜烂。纵今天险,翼来飞渡,弹抛花散。任三军死决,千舰锁闭,浑不见,颓风转。应是沙虫人劫,破天荒狂澜莫挽。东亚火起,西欧焰吐,又将美卷。白黄粽黑,死亡枕藉,谁能倖免。葩同归于尽,平和神愈祷愈以远。
白话文翻译
在金色的秋风中,战斗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飞机轰炸着全世界。名城和古迹,坚固的防御,瞬间化为废墟。即使今天的险境,飞行的翅膀依然可以穿越,炮弹如同花瓣般四散。任凭三军决死拼搏,千艘战舰被困,似乎没有人能够看到,这颓废的风暴在转动。应是沙虫在作祟,人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狂澜,无法挽回。东亚的火焰燃起,西欧的火焰也在喷吐,又将美洲卷入其中。白人、黄人、黑人,死亡交织,谁能逃脱?花朵同归于尽,和平的神明愈加遥远,祈祷也变得无效。
注释
- 金风: 秋风,象征丰收与变化。
- 酣: 酣畅淋漓,形容战斗的激烈。
- 霎时: 瞬间,形容变化极快。
- 沙虫: 比喻人类自相残杀,像沙虫一样贪婪。
- 白黄粽黑: 色彩象征,指不同民族。
- 葩: 花,象征美好事物的消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林修竹,现代诗人,作品多关注社会现实和历史变迁,善于运用古典诗词的形式表达现代主题。
创作背景: 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最为惨烈的战争,作者通过古典诗词的形式,表达对战争的深刻反思和对人类命运的忧虑。
诗歌鉴赏
《水龙吟 二次世界大战》是一首深刻反映战争残酷的现代诗。诗中以金风起笔,描绘了秋天的肃杀气氛,这不仅是季节的变化,更是战争带来的无情。飞机的轰炸声如同阴影笼罩着整个世界,名城古迹在瞬间化为灰烬,显示出战争的无情与破坏力。
诗中“纵今天险,翼来飞渡,弹抛花散”,展现了战争中飞行器的优势与炮火的随机性,表达出对战争中人性的无奈与绝望。即使是三军奋战,面对千舰锁闭的困境,似乎都无法改变这场浩劫的命运。
“白黄粽黑,死亡枕藉”,通过对不同人种的描述,展现出战争对人类共同体的摧毁,更加强调了战争的普遍性与无差别性。最后,和平的神明愈加遥远,祈祷也变得无效,传递出一种绝望的情感,让人感受到战争带来的深重伤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金风飒爽战方酣: 秋风起,战斗正激烈进行,暗示战争的残酷。
- 飞机轰炸全球遍: 现代战争的工具,强调战争的广泛影响。
- 名城古迹,铜墙铁壁,霎时糜烂: 颠覆历史与文化的毁灭,揭示战争的破坏性。
- 纵今天险,翼来飞渡,弹抛花散: 通过飞行器的优势与炮火的随机性,表现出人类无力改变命运。
- 任三军死决,千舰锁闭: 描述战争的绝望与无助。
- 应是沙虫人劫: 比喻战争是人类自我毁灭。
- 东亚火起,西欧焰吐: 描述战争蔓延的趋势,全球化的影响。
- 白黄粽黑,死亡枕藉: 战争带来的种族交集与死亡的悲惨。
- 葩同归于尽,平和神愈祷愈以远: 表达对和平的渴望与绝望。
修辞手法: 诗中使用了比喻(沙虫)、排比(不同民族)、对比(历史与现代),增强了情感的传达。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二战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类命运的忧虑,对战争的反思,以及对和平的渴望。
意象分析
- 金风: 象征变化,预示战争的来临。
- 飞机与炮火: 现代战争的象征,展示科技的双刃剑效应。
- 名城古迹: 文化与历史的象征,战争的破坏性。
- 沙虫: 代表人类自相残杀的贪婪与绝望。
- 死亡: 生命的终结,战争带来的悲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金风”象征什么? A. 季节的变化
B. 战争的开始
C. 和平的到来
D. 生命的延续 -
诗中提到的“沙虫”指代什么? A. 自然灾害
B. 战争中的人性
C. 外星生物
D. 经济问题 -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赞美和平
B. 反思战争对人类的影响
C. 描写自然
D. 追忆历史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春望》 杜甫
- 《长恨歌》 白居易
诗词对比: 比较林修竹的《水龙吟 二次世界大战》和杜甫的《春望》,两者都表达了对战争的苦痛和对和平的渴望,但杜甫的作品更侧重于对国家前途的忧虑,而林修竹则更多地关注个体在战争中的无助与绝望。
参考资料
- 《现代诗词鉴赏》
- 《二战史》
- 《中国现代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