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有客有客来赤城,碧梧风裁光珑玲。
音含太古文七星,直如赤丝清如冰。
洗秋壑,鸣秋声,金舂玉应和以平。
白话文翻译:
有客来到赤城,碧绿的梧桐在风中摇曳,发出清脆的声响。
声音蕴含着古老的文化,如同天上的七颗星星,既像赤色丝线,又似清澈的冰块。
洗净秋天的山谷,回响着秋天的声音,金色的舂米声与玉石的音调和谐共鸣。
注释:
- 赤城:指赤城山,常被用来象征高雅的地方。
- 碧梧:意指碧绿的梧桐树,象征高洁。
- 珑玲:形容声音清脆悦耳。
- 太古文七星:指古代星象,表示古老而深厚的文化底蕴。
- 赤丝:比喻声音的细腻与柔和。
- 金舂玉应:指舂米时金属与玉石的碰撞声,形容声音的和谐美妙。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太古文七星”可能与天文、古代的文化传承相关,七星在古代常用来表示北斗七星,代表着导航、指引的意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维桢,元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独特的个性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融入个人情感,关注自然与人文的关系。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元代,正值盛世与文化繁荣之时,诗人在社会变迁中表达自己的感受,借助自然意象传达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诗歌鉴赏:
《六客诗 其五》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受。诗中通过描绘客人来访的情景,营造出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开篇的“有客有客来赤城”仿佛拉开了一幅生动的画卷,接着“碧梧风裁光珑玲”则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丽与和谐。
在后面的句子中,诗人以“音含太古文七星”来表达悠久文化的积累与传承,而“直如赤丝清如冰”则将声音的细腻与清澈形象化,增强了诗的音乐感。最后两句“洗秋壑,鸣秋声”描绘了秋天的宁静与美好,用“金舂玉应”的对仗手法,展现出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鸣,传递出一种平和、安静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深思,展现了一种高雅的文化品位和人生哲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有客有客来赤城:开篇引入了客人,设定了情景。
- 碧梧风裁光珑玲:描绘了碧绿的梧桐在风中发出的清脆音响,形象生动。
- 音含太古文七星:引入古代文化,声音如同古老的星象,寓意深远。
- 直如赤丝清如冰:进一步形容声音的细腻与清澈,增强音感。
- 洗秋壑,鸣秋声:描绘了秋天的山谷,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金舂玉应和以平:最后通过对比,展示声音的和谐与美妙。
修辞手法:
- 比喻:使用比喻来形容声音的特质,使意象更加生动。
- 对仗:诗中多处运用对仗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赋予自然景象以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与文化的和谐,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传递出一种平和、安静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赤城:象征高洁与宁静。
- 碧梧:代表自然的美好与清新。
- 秋声:寓意着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沉静。
- 金舂玉应:象征人文与自然的和谐共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碧梧”是指什么?
a) 一种花
b) 一种树
c) 一种鸟 -
“音含太古文七星”中的“七星”指的是?
a) 七颗星星
b) 七种乐器
c) 七个古代文化典籍 -
诗中用来形容声音的词是?
a) 像水
b) 像风
c) 像冰
答案:
- b) 一种树
- a) 七颗星星
- c) 像冰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象,但更多地强调了孤独与安静的心境,与杨维桢的和谐共鸣形成对比;而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则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对亲人的思念,情感更加深沉。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古典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