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遣兴 其二
作者:王冕
直北黄河走,江南白浪浮。
人民正饥渴,官府急诛求。
处处催兵器,城城建火楼。
老吾头已白,忍死为君忧。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北方的黄河奔流而下,南方的白浪翻滚。人民正在忍受饥渴的痛苦,官府却急于征收税赋。到处都在催促制造兵器,各个城市都在兴建火楼防御。作者自己已经年老白发,却忍不住为国家的忧虑而心痛。
注释
- 直北:直接向北。
- 黄河:中国的母亲河,象征着北方的力量与奔腾。
- 江南:指长江以南的地区,常被描绘为富饶而美丽的地方。
- 饥渴:指人民因饥饿和口渴而痛苦。
- 官府急诛求:指官府急于征收税赋,给百姓带来更大的负担。
- 催兵器:催促制造武器,暗示战争的迫在眉睫。
- 火楼:指防御工事,表示社会动荡不安。
- 老吾头已白:自己已经年老,头发全白。
- 忍死为君忧:忍受自己的痛苦,心中挂念国家和君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冕(1287年-1359年),元代诗人、书法家、画家,以其高洁的品格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其诗作常表达对社会时事的关心和对百姓疾苦的同情。他的作品多融诗、书、画于一体,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元代社会动荡的时期,国家频繁发生战乱,百姓生活困苦。王冕作为一位有理想的知识分子,内心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促使他创作这首诗,表达他对社会现状的深切关怀。
诗歌鉴赏
《遣兴 其二》通过简练而有力的笔触,刻画了战乱时期人民的苦难与官府的无情。开篇的“直北黄河走,江南白浪浮”展现了地理的对比,暗示着北方与南方的不同命运,而“人民正饥渴,官府急诛求”则直接揭露了当时政权对百姓的压迫,强调了百姓的苦难。
接下来的“处处催兵器,城城建火楼”进一步表现了社会的紧张局势,战争的阴影笼罩着每一个角落,城市到处都在为防御而忙碌,显现出一种急迫而惶恐的氛围。最后两句“老吾头已白,忍死为君忧”则是诗人自我情感的升华,表达了自己虽已年老,却依然心系国家和人民的忧虑,展现了诗人高尚的情操。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深刻的情感,展现了王冕对国家、对人民深切的关怀,表现出一种强烈的历史责任感。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怀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是一种常见而又珍贵的情感,王冕通过这首诗将其展现得淋漓尽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直北黄河走:描绘了黄河自北方奔流而下,暗示着自然与国家的力量。
- 江南白浪浮:展现江南的美丽与生机,但在乱世中也暗含着动荡不安。
- 人民正饥渴:揭示了百姓的困苦,强调了社会的悲惨现状。
- 官府急诛求:指责官府只顾征税而不顾民生,表现出无情。
- 处处催兵器:反映出战争的迫在眉睫,社会的紧张气氛。
- 城城建火楼:各地为防御而建造火楼,表现出恐惧与危机感。
- 老吾头已白:诗人年事已高,感叹自己的衰老。
- 忍死为君忧:表明尽管年老,依然心系国家,表现出忠诚和牺牲精神。
修辞手法:
- 对比:北方与南方的对比,强调社会的不公与动荡。
- 排比:多处使用排比,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紧迫感。
- 象征:黄河与江南象征着国家的兴衰与人们的命运。
主题思想:诗歌中心思想是对国家和人民深切的关怀与忧虑,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不满,以及对未来的担忧,展现出一种强烈的忧国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河:象征着国家的力量和动荡。
- 江南:代表着美丽与富饶,然而在乱世中失去安宁。
- 饥渴:象征着人民生活的困苦。
- 兵器、火楼:暗示着战争的迫近与社会的动荡。
- 白发:象征着时间的流逝,诗人的无奈与忧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黄河”主要象征什么?
- A. 和平
- B. 力量与动荡
- C. 美丽
-
诗人为什么感到忧虑?
- A. 因为天气不好
- B. 因为人民生活困苦
- C. 因为自己生病
-
“老吾头已白”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 A. 年轻的骄傲
- B. 年老的忧愁
- C. 对未来的期望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王冕的《遣兴 其二》与杜甫的《春望》在忧国忧民的主题上有相似之处。杜甫在《春望》中描绘了战乱对人民生活的影响,感叹国家的衰败。两者都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与对人民苦难的同情,但王冕的诗更加直接,充满了个人的情感投入,而杜甫的诗则更具宏观视角和哲理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代诗词选》 - 介绍元代诗人的作品与风格。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提供对古典诗词的深入分析与解读。
- 《王冕研究》 - 专门研究王冕生平与创作的学术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