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愁重
王冕 〔元代〕
慷慨添余思,交游忆可人。
时危还有虑,愁重不知春。
海国迷归棹,关山拥战尘。
黄公何所见?终不事嬴秦。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愁思中增加的忧虑与思念,尽管有交游之乐,但仍难以消除内心的忧虑。在危难的时刻,心中更是充满了担忧,愁苦之情不知何时才能迎来春天的温暖。身处海国,归家的路途迷茫,战火纷飞的关山更是让人感到沉重。黄公(黄石公)又何以见得?他终究不愿意归附于嬴秦的权势之下。
注释:
- 慷慨:意指豪情激昂,形容诗人心中抱负。
- 余思:指剩余的思绪,表示对友人的思念。
- 时危:指当下的危难时局。
- 愁重:形容忧愁之重,心情沉重。
- 海国:指海上的国家,可能是指南方或海外的国家。
- 归棹:归家的船桨,象征归途。
- 关山:指险阻的山川,象征艰难的环境。
- 战尘:战乱所带来的尘埃,象征战乱的混乱。
- 黄公:黄石公,传说中的隐士,指理想的人生观。
- 嬴秦:指秦朝,象征权势与统治。
典故解析:
- 黄公:黄石公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隐士,常被视为智者,象征着高洁的理想人格。
- 嬴秦:指秦始皇及其统治,代表权力的集中与暴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冕(1287年-1359年),元代著名的诗人、画家。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表现出对自由与理想的追求。王冕生活在元代末期,社会动荡不安,政局不稳,他的作品常流露出忧国忧民的情怀。
创作背景:
这首《愁重》创作于王冕生活的动荡时期,反映了他身处乱世的忧虑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王冕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国家前途的深切担忧。
诗歌鉴赏:
《愁重》是一首充满情感与思考的诗作,展现了王冕对当时社会动荡的敏感与无奈。诗的开头就以“慷慨添余思”引入,表达了他心中澎湃的情感与对友人的怀念。接下来的“时危还有虑”则揭示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表现出他在个人情感与社会责任之间的纠结。
“愁重不知春”的句子尤为压抑,诗人在愁苦中似乎失去了对春天的期待,这种情感的对比加强了诗中的悲凉气氛。接下来的“海国迷归棹,关山拥战尘”则通过具体的意象描绘出归家的艰难与战乱带来的困扰,表现出一种身不由己的无奈。
最后以“黄公何所见?终不事嬴秦”作结,诗人以黄石公自勉,表明自己不愿屈从于权势的坚定立场,也暗示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与深刻的思想内涵,使读者能感受到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对社会的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慷慨添余思:诗人情感激昂,思念之情愈加浓厚。
- 交游忆可人:尽管有朋友的陪伴,仍然难以忘怀心中的思念。
- 时危还有虑:在危机的时刻,心中更添忧虑。
- 愁重不知春:愁苦压得人喘不过气,不知春天何时到来。
- 海国迷归棹:身处海国,归家的道路迷茫无助。
- 关山拥战尘:战乱的尘埃笼罩着关山,象征着社会的动荡。
- 黄公何所见?:询问黄石公的见解,表达对理想的追求。
- 终不事嬴秦:强调不愿屈从于权势,追求自由与理想。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忧愁与春天相对比,增强情感的张力。
- 对仗:如“海国迷归棹,关山拥战尘”,形成和谐的音韵美。
- 象征:黄公象征理想与高洁,嬴秦则代表权势与压迫。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王冕对个人情感与社会责任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他在乱世中的忧虑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与深刻的历史感,反映出诗人对国家未来的关切与个人理想的坚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海国:象征离乡的孤独与迷茫。
- 关山:象征艰难的旅途与阻隔。
- 战尘:象征社会动荡与纷乱的环境。
- 黄公:象征理想人格与对真理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愁重不知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对春天的期待
- B. 对愁苦的无奈
- C. 对友人的思念
-
“黄公何所见?”中的黄公代表什么?
- A. 权力
- B. 理想与高洁
- C. 战乱
-
诗中提到的“时危”指的是什么?
- A. 个人生活的危机
- B. 国家动荡的局势
- C. 经济问题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王冕的《愁重》与杜甫的《春望》,两首诗均表达了对国家动荡的忧虑,但王冕更侧重于个人的情感困境,而杜甫则更为直白地揭露社会现实。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王冕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