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游山 其二
作者:吴与弼 〔明代〕
胜游欲罢驾言还,
山水盘回趣更玄。
试问丹青难状处,
朗吟人在白云边。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游览山水的愉悦之情。游玩到尽兴之时,不愿意离开,又想要回去。山水的曲折变化让人感到更加深邃有趣。我想问,画家笔下描绘的地方是否能表现出这种迷人之处呢?朗诵诗歌的人却正身处在白云之旁。
注释:
- 胜游:美好的游玩。
- 欲罢:想要停止。
- 驾言还:驾车回去。
- 盘回:曲折回转。
- 丹青:绘画,传统上指代中国的绘画艺术。
- 朗吟:大声吟诵。
典故解析:
“丹青”在古代常用来指代绘画,尤其是山水画。古人常用山水画表达自然之美,强调与自然的亲近与融合。而“白云边”则隐喻一种诗意的境界,代表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吴与弼(1535-1615),明代诗人,字子英,号梅溪,出生于江西。他在文学上有着极高的造诣,尤其擅长山水诗,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明代,正值文人对自然的崇拜与探索时期,诗歌中展现了文人对山水之美的赞赏与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游山 其二》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展现出诗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诗的开头“胜游欲罢驾言还”,通过描述游山的乐趣,表达了诗人沉浸于自然之中的愉悦和不舍。在“山水盘回趣更玄”中,诗人用“盘回”形象地描绘出山水的曲折与深邃,暗示景色的变化无常,让人感到新奇和神秘。
接下来的“试问丹青难状处”,诗人引入了绘画艺术,提出了一个哲学性的问题:即使是优秀的画家,也难以真实地描绘出这种自然的美景。这个问题不仅反映了诗人对艺术的追求,也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最后一句“朗吟人在白云边”则将诗人自身与自然完美结合,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沉醉与融入,仿佛在白云之间吟诵,体现了诗歌与自然的和谐。
整首诗运用简练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吴与弼对山水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胜游欲罢驾言还:表达诗人在游山之时,乐而不舍,想要停下游览的心情。
- 山水盘回趣更玄:强调山水的曲折变化,暗示着这种自然风光更显深邃。
- 试问丹青难状处:质疑画家是否能够真实地描绘出这种美景,反映对艺术的思考。
- 朗吟人在白云边:诗人感受到的自然之美与自身的融洽,表明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中有对仗工整的现象,如“胜游”与“驾言”。
- 比喻:用“白云边”来比喻诗人身处的悠然自得的状态。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对艺术表现力的思考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 山水:象征自然的美好与变化,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丹青:代表艺术与创作,暗示自然之美在艺术表现中的局限。
- 白云:象征宁静、自由,表现出诗人追求超然境界的心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胜游”意思是: A. 不好的游玩
B. 美好的游玩
C. 无聊的游玩
D. 乏味的游玩 -
“丹青”指的是: A. 音乐
B. 绘画
C. 诗歌
D. 舞蹈 -
诗人所说的“朗吟人在白云边”表达了什么? A. 人与自然的隔阂
B. 人与自然的和谐
C. 人对自然的无所谓
D. 人不在自然中
答案: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水的美,但更注重静谧与内心的感悟。
- 李白的《庐山谣》展现出一种奔放的情感,强调自然的壮丽与个人的豪情,值得对比。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歌选》
- 《吴与弼诗集》
- 《明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