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王孙 雪夜即事》

时间: 2025-01-08 01:01:01

凄风夜夜打空林。

金锁烟寒上绣衾。

春滞莺黄未敢鸣。

倍多情。

寄恨鹍丝三两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凄风夜夜打空林。
金锁烟寒上绣衾。
春滞莺黄未敢鸣。
倍多情。
寄恨鹍丝三两声。

白话文翻译

每晚凄冷的风吹打着空旷的树林,金色的锁链在寒烟中,映照着绣制的被子。春天来临,但黄莺却不敢歌唱,愈发显得我情思绵绵,满怀哀恨,只有鹍鸟发出三两声哀鸣。

注释

  • 凄风:凄凉的风,形容天气寒冷。
  • 金锁:指金色的锁链,可能是形容一种装饰物,也有象征意义。
  • 烟寒:烟雾中的寒意,暗示天气阴冷。
  • 绣衾:绣有花纹的被子,象征温暖却又显得孤独。
  • 春滞:春天停留,意味着春天未能如愿降临。
  • 莺黄:指黄莺,春天的代表鸟类。
  • 倍多情:情感更加深厚。
  • 鹍丝:鹍鸟的叫声,象征哀伤和思念。

典故解析

  • 鹍鸟: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鸟,常常用来象征孤独或哀伤。鹍鸟在这里的鸣叫成为情感的寄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商景兰(约1560—1620),明代女诗人,字蕙芳,号兰雪,江苏人。她的诗歌以清丽婉约著称,常表现女性的细腻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一个雪夜,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与思念,同时也反映出对孤独的深刻感受。寒冷的夜晚加重了她的情感,展现出内心的脆弱与伤感。

诗歌鉴赏

《忆王孙 雪夜即事》通过描绘一个寒冷的雪夜,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幽怨与思念。首句“凄风夜夜打空林”开篇即设下了一个凄凉的环境,给人一种孤独的感觉。紧接着的“金锁烟寒上绣衾”将温暖的被子与寒冷的环境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内心的矛盾与孤独。春天本该是生机勃勃的季节,但“春滞莺黄未敢鸣”却表现出一种迟迟不来的失落感,仿佛春天的迟滞也象征着诗人情感的困境。最后一句“倍多情,寄恨鹍丝三两声”更是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鹍鸟的三两声鸣叫,似乎在诉说她内心深处的哀怨与思念,展现出诗人对爱情或故人的深切怀念。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描绘了一个充满孤独与思念的夜晚,不仅展示了自然的凋零,也反映出内心的渴望与无奈,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凄风夜夜打空林:用“凄风”描绘环境的寒冷,增强了夜晚的孤寂感。
  2. 金锁烟寒上绣衾:对比温暖的绣被与寒冷的环境,突显出一种心理上的惆怅。
  3. 春滞莺黄未敢鸣:春天的迟滞让黄莺不敢歌唱,象征生命的停滞和情感的压抑。
  4. 倍多情。:诗人的情感愈加深厚,内心的孤独感愈发明显。
  5. 寄恨鹍丝三两声:鹍鸟的鸣叫成为孤独情感的寄托,象征着未被满足的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凄风”与“金锁”,通过自然景象比喻内心情感。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
  • 拟人:将春天与莺鸟赋予情感,使景物更具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以及对春天到来的渴望,展现了一种深沉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凄风:象征孤独与寒冷。
  • 金锁:象征美好却被囚禁的情感。
  • 莺黄:代表春天与生命。
  • 鹍丝:象征哀伤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金锁烟寒上绣衾”主要表达了什么? A. 温暖的家庭生活
    B. 寒冷的孤独感
    C. 春天的美好

  2. “春滞莺黄未敢鸣”中的“莺黄”指的是? A. 诗人的朋友
    B. 一种鸟类
    C. 诗人的爱人

  3. 诗的情感基调是? A. 欢快
    B. 孤独与思念
    C. 愤怒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对春天的期待与思念,但更加突出对爱情的渴望。
  • 苏轼《水调歌头》:在孤独与思念中加入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风格更加豪放。

参考资料

  • 《明代女诗人商景兰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