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有感》
时间: 2025-01-01 13:21:0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江红 有感》
作者: 杨弘道 〔元代〕
尚寐无聪,幽梦断蘧然难续。
隐隐听鼓声如呼,角声如哭。
短茅堂窗已白,灰残炉火樽无绿。
称有无,随分具晨餐,唯粥。
有义命,何思虑。
在坎,弥谦牧。
但客来尝愧,小坊深曲。
不及屠沽余酒肉,不及驵侩多童仆。
下苇帘,相对话移时,清欢足。
白话文翻译
在梦中尚未清醒,幽幽的梦境已难再续。
隐约听见鼓声似在呼唤,号角声如在哭泣。
短茅屋的窗户已泛白,灰烬残留的炉火里没有绿意。
称说有无,随分准备晨餐,只有一碗粥。
有了义务和命运,何必再思虑。
在困境中,谦逊地牧养。
但客人来时常感到愧疚,小小的坊间曲巷。
比不过屠夫卖的酒肉,也比不上富家子弟手下的童仆。
下苇帘,对面交谈时光流逝,清淡的欢愉已足够。
注释
- 尚寐无聪:尚未清醒,精神恍惚。
- 幽梦:指朦胧的梦境。
- 鼓声如呼:鼓声如同在呼唤。
- 角声如哭:号角声如同在哭泣,带有伤感。
- 短茅堂窗已白:窗户因光线而显得苍白。
- 灰残炉火樽无绿:炉火已熄灭,酒杯无酒,暗示生活清贫。
- 称有无:谈论生活的有无。
- 在坎,弥谦牧:在困境中,保持谦逊。
- 小坊深曲:指小巷子,形容环境的狭窄。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弘道,元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对生活的思考,风格清新自然,常通过日常生活细节表达深刻的哲理。
创作背景
《满江红 有感》创作于元代社会动荡时期,诗人可能正经历个人生活的困顿与社会的变革,诗中反映了对生活的感慨和对义务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梦境开启,营造出一种朦胧、迷茫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思考。起初的“尚寐无聪”,让人感觉到一种无力感,仿佛在生活的重压下难以清醒。鼓声与号角声的描绘,既传递出一种紧迫感,又隐含着对生活的无奈。随着诗歌的展开,诗人对晨餐的描述,反映了生活的清贫与单调,仅仅是一碗粥,显示了物质的匮乏。然而,诗人却以“何思虑”反问,似乎在提醒自己,物质的缺乏并不应成为思考的障碍。
在接下来的段落中,诗人进一步探讨了义务与命运的关系,表达了在困境中保持谦逊的态度。最后,诗人以“清欢足”收束,全诗由开始的迷茫逐渐转向一种淡然的生活哲学,强调了内心的平和和对生活简单快乐的珍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尚寐无聪:开篇以状态描写,展现诗人内心的迷茫。
- 幽梦断蘧然难续:梦境的中断与现实的残酷形成对比。
- 隐隐听鼓声如呼,角声如哭:鼓声与号角声的描绘,带出一种紧迫感和悲伤。
- 短茅堂窗已白,灰残炉火樽无绿:环境的简陋与生活的贫乏。
- 称有无,随分具晨餐,唯粥:生活的单调,强调物质的缺乏。
- 有义命,何思虑:对义务与命运的深思,反映出一种哲学思考。
- 在坎,弥谦牧:在困境中谦逊地生活。
- 但客来尝愧,小坊深曲:即使有客人来访,内心仍感到愧疚。
- 不及屠沽余酒肉,不及驵侩多童仆:对比他人的富足,表现出自我的局限。
- 下苇帘,相对话移时,清欢足:最终发现内心的平和与简单快乐。
修辞手法
- 比喻:鼓声与号角声比作呼喊与哭泣,生动传达情感。
- 对仗:如“有义命,何思虑”,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 排比:通过一系列的生活细节描写,突出诗人的感受。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现了在物质匮乏的生活中,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哲学反思,强调了内心的平和与对简单快乐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梦:象征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鼓声:象征着生活的紧迫与压力。
- 粥:象征着生活的贫乏与简朴。
- 小坊:象征着诗人所处的社会环境与生活空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晨餐是什么? A. 酒肉
B. 粥
C. 面条
D. 饺子 -
诗人对生活的态度是? A. 消极
B. 平和
C. 激进
D. 忧虑 -
诗中提到的“清欢”指的是什么? A. 丰富的物质生活
B. 内心的平静与简单的快乐
C. 社交活动
D. 忧伤的情感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登高》 杜甫
- 《春望》 杜甫
诗词对比
《满江红 有感》与李白的《静夜思》,二者都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但前者更强调内心的平和和对简单快乐的追求,而后者则是对故乡的思念与孤独的反思。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歌赏析》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