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送顾希平从军,时予先有请,不得》
时间: 2025-01-01 15:08:2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江红 送顾希平从军,时予先有请,不得
作者: 汪东 〔清代〕
幕府清秋,正摇落凄凄井桐。
搔短鬓閒阶伫立,思和寒蛩。
地近周原方筑垒,星连吴野更传烽。
叹几家骨肉尽飘零,随转蓬。
鱼吐沫,池水空。
鸟啄屋,夕阳红。
又萧萧班马,旌旆摇风。
羽扇挥军非我事,围棋一局笑谈中。
盼君行连夜捷书来,清昼同。
白话文翻译:
在清秋的幕府中,井边的梧桐树叶正凄凉地飘落。
我搔着短发,在台阶上静静伫立,思念着那寒冷的蟋蟀。
战场就在周原附近正在筑垒,星空下的吴地更传来了烽火的信号。
我叹息着有多少家庭的亲人已在战乱中飘零,随风而逝。
鱼在水中吐着泡沫,池水显得空荡荡的。
鸟儿啄着房屋,夕阳映照着一片红色。
又听见班马萧萧的声音,旌旗在风中摇曳。
我挥扇指挥军队并非我的事,围棋一局中我在笑谈中度过时光。
我期待着你连夜送来的捷报,盼望着在清晨同欢。
注释:
- 幕府:指王朝的政府。
- 清秋:表示秋季清冷的气候。
- 凄凄:形容凄凉、悲伤的样子。
- 井桐:指井边的梧桐树。
- 搔短鬓:搔头发,形容心情焦虑。
- 寒蛩:寒冷的蟋蟀,暗示秋天的苍凉。
- 周原:古地名,指战场。
- 烽:烽火,传递军事消息的信号。
- 班马:指战马。
- 旌旆:指军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东(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时局的敏感而著称。其诗风多显忧国忧民之情,作品常反映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的交织。
创作背景:
《满江红》创作于清代,正值国家动荡时期,诗人以送别好友从军为题,表达了对战争的忧虑和对友人的关切。
诗歌鉴赏:
这首《满江红》通过丰富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深切忧虑和对友人的关怀。开篇以“幕府清秋,正摇落凄凄井桐”引入,展现了秋天的苍凉与悲伤,意象中隐含着对友人即将远行的惆怅。接着,诗人通过对战事的描绘,表现了国家的动荡与无奈,“叹几家骨肉尽飘零,随转蓬”更是道出了战乱给家庭带来的破碎与离散,令人心痛。
在描写自然与战争的对比中,诗人用“鱼吐沫,池水空”展现出一种空旷与孤寂的意境,而“夕阳红”则增添了一丝温暖的色彩,似乎在提醒世人珍惜眼前的时光。最后,诗人的期待之情与对未来的憧憬,在“盼君行连夜捷书来,清昼同”中达到高潮,表达了对友人归来的期盼与对和平的渴望。
整首诗情感真挚,结构严谨,既有对家国情怀的深思,也有个人情感的流露,体现了诗人对时代的敏感与责任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幕府清秋:设定了秋天的背景,暗示着即将到来的离别。
- 正摇落凄凄井桐:描绘了梧桐树的萧索,象征着失落与孤独。
- 搔短鬓閒阶伫立: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焦虑与不安。
- 思和寒蛩:思念的对象与季节的寒冷形成对照,增添了情感的厚度。
- 地近周原方筑垒,星连吴野更传烽:具体描绘了战场的情景,突显战争的紧迫感。
- 叹几家骨肉尽飘零,随转蓬:对家庭离散的叹息,展现了战乱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 鱼吐沫,池水空:引入自然景象,反映内心的孤独与失落。
- 鸟啄屋,夕阳红:夕阳映照下的宁静与温暖,与前文的紧张形成对比。
- 又萧萧班马,旌旆摇风:军旅生活的描写,反映了离别的氛围。
- 羽扇挥军非我事,围棋一局笑谈中:表现了对战争的无奈与个人生活的追求。
- 盼君行连夜捷书来,清昼同:期待友人捷报,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夕阳红”比喻美好时光的流逝。
- 拟人:如“鱼吐沫”赋予鱼以人的动作,增强意象的表现力。
- 对仗:整首诗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战争的深忧、对友人的关心,以及对和平的渴望,展现了诗人作为个体在历史洪流中的无奈与坚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天:象征着凋零与离别。
- 井桐:代表孤独与思念。
- 烽火:象征战争与动乱。
- 班马:代表士兵的生活与战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幕府清秋”描绘了哪个季节的气氛?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
“叹几家骨肉尽飘零”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乐
B. 忧伤
C. 愤怒
D. 兴奋 -
诗人对友人的期待是通过哪一句表达的? A. 鱼吐沫,池水空
B. 盼君行连夜捷书来
C. 又萧萧班马
D. 羽扇挥军非我事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满江红》与《将进酒》:两首诗均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与对未来的期盼,前者侧重于对战争的忧虑,后者则强调饮酒作乐的豪情。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形成鲜明对比,但都展现了诗人对时局的敏感与思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