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后期》

时间: 2025-01-01 16:16:53

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

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蜀道后期
客心争日月,
来往预期程。
秋风不相待,
先至洛阳城。

白话文翻译

客人的心情与日月争夺着时间,
来往的行程早已预定。
秋风不等人,
已经先到洛阳城。

注释

  • 客心:指旅客的心情,表达了旅途中的思虑与情感。
  • 争日月:比喻时间的紧迫感,客人心中急切希望能赶上日月的变化。
  • 预期程:指事先安排好的行程,表达了对旅行计划的期待。
  • 不相待:意为不等人,强调了时间的无情和流逝。
  • 先至洛阳城:指秋风比客人更早到达洛阳,象征着时光的飞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说,字子云,唐代诗人,官至秘书省校书郎。其诗风清新自然,常表达对人生的感悟及对自然的观察。他的作品多描写山水与游子情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张说在蜀地游历时,表现了他对旅途的思考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唐代交通不便,蜀道艰难,诗中寄托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诗歌鉴赏

《蜀道后期》通过描绘旅途中的心境,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诗的首句“客心争日月”生动地传达了旅人内心的焦虑和急切,似乎与时间进行着一场没有结局的竞赛。这种竞赛不仅是对时间的追逐,也是对人生短暂的感慨。接着“来往预期程”进一步强调了旅途中既定的行程与内心的不安交织,表现出诗人对未来的不确定。

“秋风不相待”,这一句则极具画面感,秋风的到来象征着季节的变迁,也隐喻着生命的流逝,仿佛在提醒人们要珍惜时间。最后一句“先至洛阳城”则将诗人的思绪引向了故乡,洛阳作为唐代的文化中心,承载着诗人对故土的怀念与期待。

整首诗在简洁的语言中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人生、对时间、对故乡的思考,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客心争日月:旅人的心情与时间竞争,表现出旅途的焦虑与不安。
  2. 来往预期程:指已经安排好的行程,反映了对未来的计划和期待。
  3. 秋风不相待:秋风的到来象征着时间不会停留,突显流逝之感。
  4. 先至洛阳城:秋风早已到达洛阳,意味着时间的飞逝,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心情与日月进行比较,强调时间的急迫感。
  • 拟人:秋风被赋予了不等人的性质,增强了诗的感情。
  • 对仗:诗中各句节奏感强,展现了古诗的对称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反映旅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恋,表达出在旅途中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客心:象征着游子在外的孤独与思念。
  2. 日月:代表时间的流逝,反映了人生的短暂。
  3. 秋风:象征着季节的变迁与时间的无情。
  4. 洛阳城:作为故乡的象征,承载了深厚的情感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张说
    • D. 白居易
  2. “客心争日月”中的“争”字意指什么?

    • A. 竞争
    • B. 争吵
    • C. 争取
    • D. 争论
  3. “秋风不相待”中的“相待”是指什么?

    • A. 互相等待
    • B. 相互交流
    • C. 互相帮助
    • D. 相互理解

答案

  1. C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 李白的《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张说的《蜀道后期》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同样表达了对旅途的感慨,但王维更注重景色的描绘与情感的细腻。

参考资料

  1. 《唐诗三百首》
  2. 《唐代诗人研究》
  3. 《古诗词解析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