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曾逐东风拂舞筵,
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
已带斜阳又带蝉。
白话文翻译:
曾经随着东风轻舞在宴席上,
在欢乐的春天游玩的地方令人断肠。
怎么愿意来到清秋的日子,
已经带着斜阳又带着蝉声。
注释:
- 逐:追随、跟随。
- 东风:春天的风,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 拂舞筵:拂动舞席,指在宴会上跳舞。
- 乐游春苑:春天游玩的地方,乐趣无穷。
- 断肠天:令人心痛的时光,形容愁苦的感受。
- 清秋日:清爽的秋天,象征着凋零与失去。
- 斜阳:夕阳西下,象征着时光的流逝。
- 蝉:蝉鸣,夏末秋初的季节象征。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东风”和“春苑”是古代文人常用的意象,东风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希望,而春苑则是游乐与欢聚的场所。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往昔欢乐时光的怀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商隐(约812年-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晚唐著名的诗人,才华横溢,作品多以爱情和离愁为主题,风格独特,语言凝练,富有哲理。他的诗作在情感的细腻表达上非常出色,常常通过意象表达复杂的情感。
创作背景:
《杨柳枝》创作于唐代,正值李商隐的中年时期。此时他经历了许多政治上的波折,对于人生的感慨和对时光流转的感伤愈发明显。诗中通过对春秋交替的描写,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及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诗歌鉴赏:
《杨柳枝》是一首充满感伤与思考的诗作,李商隐通过对春天与秋天的对比,萦绕在心头的情感如同春风拂面,轻盈而又难以捕捉。诗中的“曾逐东风拂舞筵”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与欢乐,似乎在传达着青春的美好与活力。但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却转向了“如何肯到清秋日”,表达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往日美好时光的怀念。
“已带斜阳又带蝉”则是对秋天的感叹,斜阳和蝉声成为时间流逝的象征,它们提醒着我们,幸福的时光终将逝去,留下的只是无尽的思念和感伤。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与生动的意象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使人感受到李商隐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曾逐东风拂舞筵:曾经随着春风在舞会上轻舞,回忆起那时的欢乐与轻松。
- 乐游春苑断肠天:在春天游玩的地方,令人感到心痛的时光,表现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
- 如何肯到清秋日:怎么能忍心来到秋天,意指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不舍。
- 已带斜阳又带蝉:已经在斜阳和蝉声中,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的欢乐与秋天的凋零进行对比,形成鲜明的对照。
- 拟人:通过“断肠天”赋予时间以情感,使得时光的流逝更加生动。
- 对仗:诗句之间的平衡与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秋天无情消逝的感叹,展现出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东风:春天的象征,代表生机与希望。
- 舞筵:欢乐的场所,象征着青春与美好时光。
- 斜阳:时间流逝的象征,暗示生命的无常。
- 蝉:夏末秋初的象征,寓意着生命的短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东风”象征什么?
A. 秋天
B. 冬天
C. 春天
D. 夏天 -
诗人对“清秋日”的态度是什么?
A. 喜欢
B. 无奈与感伤
C. 忽视
D. 渴望 -
诗中提到的“乐游春苑”主要指什么?
A. 夏天
B. 春天的游乐场所
C. 秋天的田野
D. 冬天的雪景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 杜甫《春望》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相比较,两首诗都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李商隐的作品更为个人化,注重内心情感的细腻描绘,而白居易则通过自然景物反映出社会变迁的无常。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
- 《李商隐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