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听袁子方弹琴 倪瓒 〔元代〕
蕙怅凝夕清,高堂流月明。 芳琴发绮席,列坐散繁缨。 回翔别鹄意,缥缈孤鸾鸣。 一写冰霜操,掩抑寄余情。
白话文翻译:
在蕙草编织的帐篷中,夜晚的空气清新,高大的厅堂里月光如水般流淌。 华丽的琴声在精美的宴席上响起,宾客们散坐在四周,解下繁复的冠带。 琴声如同孤鹄在空中回旋,又似孤独的鸾鸟在远处鸣叫。 琴声传达出冰霜般的坚贞节操,低沉而含蓄地表达着未尽的情感。
注释:
- 蕙怅:用蕙草编织的帐篷,此处指华美的帐篷。
- 凝夕清:夜晚的空气清新。
- 高堂:高大的厅堂。
- 流月明:月光如水般流淌。
- 芳琴:华丽的琴。
- 绮席:精美的宴席。
- 繁缨:繁复的冠带。
- 回翔:回旋飞翔。
- 别鹄意:孤鹄的意境。
- 缥缈:遥远而模糊。
- 孤鸾鸣:孤独的鸾鸟鸣叫。
- 一写:一曲。
- 冰霜操:坚贞的节操。
- 掩抑:低沉而含蓄。
- 寄余情:表达未尽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倪瓒(约1301-1374),字元镇,号云林,元代著名诗人、画家。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善于描绘自然景物,表达个人情感。倪瓒的诗歌多表现隐逸生活和对自然美的追求,其画作也同样以山水见长,风格淡远。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倪瓒在听袁子方弹琴时所作,通过琴声表达了对高洁情操的向往和对孤独美的赞美。诗中通过对琴声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音乐的深刻理解和情感的细腻表达。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琴声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音乐的深刻理解和情感的细腻表达。诗中“蕙怅凝夕清,高堂流月明”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夜晚场景,为琴声的展开提供了背景。“芳琴发绮席,列坐散繁缨”则进一步描绘了宴会的盛况和宾客的闲适。后两句“回翔别鹄意,缥缈孤鸾鸣”通过对琴声的比喻,传达了琴声的悠扬和孤独,而“一写冰霜操,掩抑寄余情”则表达了琴声中蕴含的坚贞和未尽的情感。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琴声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高洁情操的向往和对孤独美的赞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蕙怅凝夕清,高堂流月明:首句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夜晚场景,蕙草编织的帐篷中空气清新,高大的厅堂里月光如水般流淌,为琴声的展开提供了背景。
- 芳琴发绮席,列坐散繁缨:第二句描绘了宴会的盛况和宾客的闲适,华丽的琴声在精美的宴席上响起,宾客们散坐在四周,解下繁复的冠带。
- 回翔别鹄意,缥缈孤鸾鸣:第三句通过对琴声的比喻,传达了琴声的悠扬和孤独,琴声如同孤鹄在空中回旋,又似孤独的鸾鸟在远处鸣叫。
- 一写冰霜操,掩抑寄余情:最后一句表达了琴声中蕴含的坚贞和未尽的情感,琴声传达出冰霜般的坚贞节操,低沉而含蓄地表达着未尽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回翔别鹄意,缥缈孤鸾鸣”通过比喻琴声为孤鹄的回旋和孤鸾的鸣叫,形象地表达了琴声的悠扬和孤独。
- 拟人:诗中“一写冰霜操,掩抑寄余情”通过拟人手法,将琴声赋予了人的情感,表达了琴声中蕴含的坚贞和未尽的情感。
- 对仗:诗中“蕙怅凝夕清,高堂流月明”和“芳琴发绮席,列坐散繁缨”通过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通过对琴声的描绘,展现诗人对高洁情操的向往和对孤独美的赞美。诗中通过对琴声的细腻描绘,传达了琴声的悠扬、孤独和坚贞,表达了诗人对音乐的深刻理解和情感的细腻表达。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蕙怅:华美的帐篷,象征着宴会的盛况。
- 凝夕清:夜晚的空气清新,象征着宁静和美好。
- 高堂:高大的厅堂,象征着尊贵和庄严。
- 流月明:月光如水般流淌,象征着宁静和美好。
- 芳琴:华丽的琴,象征着音乐的美妙。
- 绮席:精美的宴席,象征着宴会的盛况。
- 繁缨:繁复的冠带,象征着宾客的尊贵。
- 回翔:回旋飞翔,象征着琴声的悠扬。
- 别鹄意:孤鹄的意境,象征着孤独和坚贞。
- 缥缈:遥远而模糊,象征着琴声的悠扬和孤独。
- 孤鸾鸣:孤独的鸾鸟鸣叫,象征着孤独和坚贞。
- 冰霜操:坚贞的节操,象征着琴声中蕴含的坚贞。
- 掩抑:低沉而含蓄,象征着琴声中蕴含的未尽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蕙怅凝夕清”中的“蕙怅”指的是什么? A. 蕙草编织的帐篷 B. 蕙草编织的席子 C. 蕙草编织的帽子 D. 蕙草编织的鞋子
-
诗中“回翔别鹄意”中的“别鹄”指的是什么? A. 孤独的鹄鸟 B. 成对的鹄鸟 C. 飞翔的鹄鸟 D. 栖息的鹄鸟
-
诗中“一写冰霜操”中的“冰霜操”指的是什么? A. 冰冷的节操 B. 坚贞的节操 C. 柔软的节操 D. 温暖的节操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竹里馆》:这首诗通过对竹林中弹琴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追求。
- 李白《听蜀僧濬弹琴》:这首诗通过对蜀僧弹琴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音乐的深刻理解和情感的细腻表达。
诗词对比:
- 王维《竹里馆》与倪瓒《听袁子方弹琴》:两首诗都通过对弹琴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追求,但王维的诗更加注重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而倪瓒的诗更加注重对琴声的描绘。
- 李白《听蜀僧濬弹琴》与倪瓒《听袁子方弹琴》:两首诗都通过对弹琴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音乐的深刻理解和情感的细腻表达,但李白的诗更加注重对琴声的描绘,而倪瓒的诗更加注重对琴声的比喻和拟人。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诗选》:收录了倪瓒的诗歌作品,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倪瓒的诗歌风格和创作特点。
- 《中国古代音乐史》:可以了解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历程和特点,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诗中对琴声的描绘。
- 《中国古代文学史》: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特点,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诗中对琴声的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