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游石湖
作者: 高启 〔明代〕
绿杨摇曳蘸湖波,
鸥鹭频惊画舫过。
白苎歌残风欲起,
美人应怯暮寒多。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石湖的美丽景色:绿柳随风摇曳,轻柔地拂动湖面;湖中鸥鹭飞翔,不时被划过的画舫惊起;白苎的歌声在风中渐渐消散,似乎又要重新响起;而美人儿在这幽静的暮色中,可能会因寒冷而感到怯怯不安。
注释:
字词注释:
- 绿杨:指绿柳,柳树的嫩芽在春风中摇曳。
- 蘸湖波:形容柳枝轻轻地碰触湖水波纹。
- 鸥鹭:指海鸥和白鹭,常见水边的鸟类。
- 画舫:一种装饰华丽的船,常用于游览。
- 白苎:指白色的苎麻,用于编织的植物。
- 歌残:歌声渐渐停止。
- 美人:指美丽的女子,常用作古诗中的意象。
典故解析:
-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描写的环境和情感常见于古代文人游玩的诗句中,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美人柔情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启(公元 1336- 1374),字季诚,号靖斋,明代诗人,生于浙江。高启以其清新的诗风和独特的个性,成为明代诗坛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感,常常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与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游石湖》创作于高启游览石湖时,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以及对美人柔情的思考。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文人雅士常以游览山水为乐,借景抒情,表达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游石湖》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展现了石湖的秀丽景色。开篇“绿杨摇曳蘸湖波”即刻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面,柳树在风中轻轻摇摆,仿佛在和湖水亲密接触,展现了自然的生机。接下来的“鸥鹭频惊画舫过”则带来了一种动态的美,游船划过,鸟儿惊飞,给静谧的湖面增添了活力。白苎的歌声在风中消散,隐约传来,似乎在暗示着一种寂寞的情愫。这种情感在最后一句“美人应怯暮寒多”中得到了升华,夜色渐深,寒意袭人,面对这样的景色,美人难免感到一丝怯懦和孤独,构成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又稍显哀愁的画面。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渲染,展示了高启对自然美和人文情感的理解与追求,体现了文人对环境的敏感和对情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绿杨摇曳蘸湖波:描绘春天柳树的生机,绿柳随风摇摆,轻轻触碰湖面,展现出一种轻柔的美感。
- 鸥鹭频惊画舫过:湖面上飞翔的鸟儿在游船经过时被惊起,表现出水边的生动景象。
- 白苎歌残风欲起:白苎的歌声在风中渐渐消散,暗示着一种孤寂与无奈。
- 美人应怯暮寒多:夜色降临,寒意袭人,美人面对这样的环境可能会感到害怕和不安,传达出一种细腻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柳树与湖水的关系比喻为亲密的接触,增强了诗的意境。
- 拟人:柳树的摇曳似乎赋予了它生命,增强了画面的动感。
- 对仗:诗中句式的对称使得整首诗读起来更加和谐优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的结合,展现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一丝淡淡的忧伤,反映了文人对环境与心灵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绿杨:象征青春、生机与自然的美好。
- 湖波:象征宁静与和谐的自然环境。
- 鸥鹭:象征自由与灵动的生命。
- 白苎:象征柔情与孤独的情感。
- 美人:象征内心的柔情与脆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绘的是什么样的景色? A. 荒凉的山野
B. 美丽的湖泊
C. 繁华的市集
D. 迷人的沙滩 -
“绿杨摇曳蘸湖波”中的“蘸”字是指什么?
A. 涂抹
B. 轻触
C. 浸泡
D. 撒下 -
诗中提到的“美人”可能因为什么而感到怯怯?
A. 容貌
B. 暮色与寒冷
C. 游船
D. 鸥鹭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高启的《游石湖》与李白的《月夜思》都描绘了夜晚与自然的景色,但高启更侧重于细腻的情感描写,而李白则更多地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两者都体现了古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但情感基调却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高启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