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虞帝时巡北岳还,
翠华南驻雁门山。
千秋玉殿临边起,
万里龙髯出塞攀。
雪尽滹沱穿大卤,
云生句注失寒关。
竹书多少龙鱼恨,
空有皇英惨玉颜。
白话文翻译
在虞帝时代,他巡游北岳归来,
翠华山驻足于雁门山。
千秋的玉殿在边上屹立,
万里龙髯从塞外向上攀爬。
雪融后,滹沱河穿过大卤,
云生在句注,失去寒关。
竹书上有多少龙鱼的遗恨,
如今只有皇英惨淡的玉颜。
注释
- 虞帝:传说中的古代帝王,代表了古代的政治和文化。
- 北岳:指的是五岳之一的恒山,象征着神圣和高远。
- 翠华:指山的清秀美丽。
- 雁门山:地名,指的是山的高耸和险峻,象征着边境的防线。
- 千秋玉殿:指建筑物的庄严与历史的悠久。
- 龙髯:龙的胡须,象征着伟大与力量。
- 滹沱:水名,象征生命与流动。
- 竹书:古代书籍,象征文化与知识。
典故解析
- 虞帝:与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帝王相关,象征着文化的根源。
- 龙鱼:龙与鱼在古代文化中常被用来象征权力与财富。
- 玉颜:常用来形容美丽的面容,诗中则带有些许悲凉之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屈大均,明代诗人,生于明万历年间,擅长诗词,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他的诗风清新典雅,常用古典意象表达深厚的文化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通过描述虞帝及古代景象,表达对历史的追忆与思考,反映了对社会变迁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舜庙》通过对历史和自然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古代帝王的崇敬与对现实的反思。前两句提到“虞帝”和“北岳”,将读者带入一个高远的历史境界,表现出诗人对古代精神的向往;而接下来的描写则充满了对历史的沉重感。通过“千秋玉殿”与“万里龙髯”的对比,诗人表达了对权力与美好过往的怀念。后面的描写则转向了自然,“雪尽滹沱”与“云生句注”的意象,体现出一种流动与变迁的无奈。最后两句“竹书多少龙鱼恨”和“空有皇英惨玉颜”,则传达了一种失落感,似乎在述说着历史的悲哀与无常。整首诗在意象的交替中,展现了历史的厚重与个人的渺小,表达了对古代文化的敬仰与对现实的无力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虞帝时巡北岳还”:描绘了虞帝巡游北岳的雄伟场景。
- “翠华南驻雁门山”:继续描绘自然的美,显示了壮丽的山川。
- “千秋玉殿临边起”:古老的建筑象征历史的悠久。
- “万里龙髯出塞攀”:象征着力量与尊严的延续。
- “雪尽滹沱穿大卤”:描绘了自然的变迁。
- “云生句注失寒关”:表现了失去的遗憾。
- “竹书多少龙鱼恨”:体现了对历史的追忆与文化的珍视。
- “空有皇英惨玉颜”:传达了美好事物流逝的悲哀。
-
修辞手法:
- 对比:古代的辉煌与现实的失落形成鲜明对比。
- 意象:如“龙鱼”、“玉殿”引发深层的文化联想。
- 比喻:通过自然景象暗喻历史的变迁。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与自然的描绘,表达了对古代文化的怀念与对现实的反思,传达了一种历史的沉重感与个人的渺小。
意象分析
- 虞帝:象征古代理想化的统治者。
- 北岳与雁门山:象征雄伟的自然与边疆的险峻。
- 千秋玉殿:历史的象征,代表文化的传承。
- 龙髯:象征力量与尊严。
- 竹书:代表知识与文化的积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虞帝时代的象征是什么?
- A. 兵戈
- B. 文化
- C. 自然
-
“千秋玉殿”在诗中代表什么?
- A. 美丽的自然
- B. 历史的悠久
- C. 个人的失落
-
诗中“龙鱼恨”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喜悦
- B. 失落
- C. 愤怒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诗词对比:
- 比较屈大均的《舜庙》与王之涣的《登高》,同样描绘自然与历史,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屈大均更显沉重,而王之涣则在雄伟中带有豪情。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屈大均研究》
- 《古诗词鉴赏入门》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