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同李给事冯吴二侍御欧文学登城南楼得天字》

时间: 2025-01-04 13:04:50

鱼钥重关镇蓟堧,河山横在赤阑前。

愁中白雁经千里,客邸丹枫有六年。

玄朔烽尘秋入塞,紫垣宫阙上侵天。

凌云更接词人赋,不数兰台白雪篇。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鱼钥重关镇蓟堧,
河山横在赤阑前。
愁中白雁经千里,
客邸丹枫有六年。
玄朔烽尘秋入塞,
紫垣宫阙上侵天。
凌云更接词人赋,
不数兰台白雪篇。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长城重镇蓟堧的壮丽景色,眼前的河山雄伟地横在赤红的城阑前。心中充满愁苦,白雁在千里之外飞过,客居的地方有丹枫树,已过了六年。秋天的烽烟弥漫,侵入边塞,紫色的宫阙高耸入云。更有诗人凌云的才华,不仅仅是兰亭的白雪之作。

注释:

字词注释:

  • 鱼钥重关:比喻长城的重要关口,鱼钥是古代把守关口的象征。
  • 蓟堧:古代地名,指今北京市的蓟县,作为长城的一个重要关口。
  • 赤阑:指红色的城墙或栏杆。
  • 愁中白雁:愁苦的心情中看到白雁飞过,象征着离愁。
  • 客邸丹枫:在异乡的住所,看到枫树的红色,象征着思乡之情。
  • 玄朔:指黑暗而萧条的边塞。
  • 紫垣宫阙:形容宫殿的高大壮丽。
  • 凌云:形容高远,诗人自喻才华横溢。

典故解析:

  • 兰台:指兰亭,出自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象征着文学的高雅和成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黎民表是明代的一位诗人,以其豪放的个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受到后人的赞誉。他的诗风以雄浑壮丽为主,常常融合个人情感与历史背景,展现出强烈的民族意识和历史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九月重阳节,诗人可能是在秋日登高望远之时,借景抒情,表达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及对人生艰辛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鱼钥重关镇蓟堧”开篇,直接点出长城的重要地理位置,象征着祖国的雄伟和险要。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一种历史的沧桑感和对家国的思念之情。第二联“河山横在赤阑前”,展现了壮阔的自然景观,使读者感到一种浩然的气势。

中间两联描写了白雁与丹枫,构成了一幅秋天的画面,白雁的迁徙象征着离愁,丹枫则暗示着时光的流逝与思乡的情绪。诗人身处异乡,内心的愁苦在此得以淋漓尽致地表达。

后两联“玄朔烽尘秋入塞,紫垣宫阙上侵天”,则转向描绘边塞的萧瑟与宫阙的辉煌,形成鲜明对比,显示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与忧虑。最后一句“凌云更接词人赋”,诗人自谦的同时,展示了他对文学创作的热爱与执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融入了丰厚的情感与历史感,展现了诗人对祖国的深切关怀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鱼钥重关镇蓟堧:强调长城的重要性,设定了诗的历史和地理背景。
  2. 河山横在赤阑前:描绘壮丽的河山,与城市的红色城墙形成对比,展示出自然与人文的结合。
  3. 愁中白雁经千里:表现了诗人的离愁,白雁象征着孤独与思乡。
  4. 客邸丹枫有六年:强调了时间的流逝,诗人在异乡的孤独感。
  5. 玄朔烽尘秋入塞:描绘边塞的萧瑟,烽火象征战争与动乱。
  6. 紫垣宫阙上侵天:宫阙的壮丽,反映出国家的荣耀与权势。
  7. 凌云更接词人赋:表达诗人自信的创作态度,强调才华与文学的高远。
  8. 不数兰台白雪篇:将自身的作品与古代名作比较,表现出谦虚与对文学的尊重。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长城比作鱼钥,形象化地表现出其重要性。
  • 对仗:如“玄朔烽尘”与“紫垣宫阙”,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象征:白雁和丹枫分别象征离愁和思乡之情,深化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强调了对河山的热爱与对人生、历史的思考,表现出诗人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雁:象征离愁,表达了思乡的情感。
  • 丹枫: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烽火:象征战争与动乱,反映了历史的沧桑。
  • 宫阙:象征国家的权力与辉煌,承载着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鱼钥重关”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鱼
    B. 重要关口
    C. 一座山

  2. “愁中白雁”中的白雁象征什么? A. 喜悦
    B. 离愁
    C. 富贵

  3. 诗人在异乡待了多少年? A. 六年
    B. 三年
    C. 一年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杜甫的《登高》

诗词对比:

比较黎民表的这首诗与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两者都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但黎民表的诗更强调国家的壮丽与历史的厚重,而王维的诗则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与温馨。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诗词鉴赏》
  • 《唐诗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