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挂绝壁松枯倒倚,落残霞孤鹜齐飞。四围不尽山,一望无穷水。散西风满天秋意。夜静云帆月影低,载我在潇湘画里。
白话文翻译
悬挂在绝壁上的枯松倒挂着,落日的余晖与孤独的野鸭一同飞翔。四周是无尽的山峦,一眼望去是无穷的水域。西风吹散了满天的秋意。夜深人静时,云帆低垂,月影朦胧,仿佛载着我进入了潇湘的美景之中。
注释
- 挂绝壁松枯倒倚:形容松树因生长在绝壁上而显得枯瘦,且倒挂着。
- 落残霞孤鹜齐飞:残霞指夕阳的余晖,孤鹜指孤独的野鸭,这里形容夕阳与野鸭一同飞翔的景象。
- 四围不尽山:四周环绕着连绵不断的山峦。
- 一望无穷水:一眼望去是无边无际的水域。
- 散西风满天秋意:西风吹散了满天的秋意,形容秋天的萧瑟氛围。
- 夜静云帆月影低:夜深人静时,云帆低垂,月影朦胧。
- 载我在潇湘画里:仿佛载着我进入了潇湘的美景之中,潇湘指湖南的潇水和湘水,这里泛指湖南的美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卢挚(约1242-1314),字处道,号疏斋,元代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文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尤其擅长写景抒情。
创作背景: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潇湘的山水画卷,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陶醉和向往。诗中通过对松树、残霞、山峦、水域等意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秋日的潇湘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山水画卷。首句“挂绝壁松枯倒倚”以松树的枯瘦和倒挂形象,展现了山势的险峻和松树的坚韧。次句“落残霞孤鹜齐飞”则通过残霞与孤鹜的共飞,营造出一种孤寂而壮美的氛围。后两句“四围不尽山,一望无穷水”进一步以山水的无穷无尽,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无限向往。最后两句“散西风满天秋意,夜静云帆月影低”则通过秋风和月影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仿佛作者已融入这幅潇湘画卷之中。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挂绝壁松枯倒倚:松树因生长在绝壁上而显得枯瘦,且倒挂着,形象地描绘了山势的险峻和松树的坚韧。
- 落残霞孤鹜齐飞:残霞与孤鹜的共飞,营造出一种孤寂而壮美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陶醉。
- 四围不尽山:四周环绕着连绵不断的山峦,以山水的无穷无尽,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无限向往。
- 一望无穷水:一眼望去是无边无际的水域,进一步强化了山水的壮阔。
- 散西风满天秋意:西风吹散了满天的秋意,营造出一种秋日的萧瑟氛围。
- 夜静云帆月影低:夜深人静时,云帆低垂,月影朦胧,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
- 载我在潇湘画里:仿佛载着我进入了潇湘的美景之中,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陶醉和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挂绝壁松枯倒倚”中的“挂”字,形象地比喻了松树的倒挂状态。
- 拟人:如“落残霞孤鹜齐飞”中的“齐飞”,赋予了残霞和孤鹜以人的动作。
- 对仗:如“四围不尽山,一望无穷水”中的“不尽”与“无穷”,形成了工整的对仗。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秋日潇湘山水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陶醉和向往,以及对宁静深远意境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松树:象征坚韧和顽强。
- 残霞:象征夕阳的余晖,营造出孤寂而壮美的氛围。
- 孤鹜:象征孤独和自由。
- 山峦:象征壮阔和永恒。
- 水域:象征广阔和深远。
- 西风:象征秋天的萧瑟氛围。
- 月影:象征宁静和深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挂绝壁松枯倒倚”描绘了什么景象? A. 松树的坚韧 B. 山势的险峻 C. 松树的枯瘦和倒挂 D. 夕阳的余晖
-
“落残霞孤鹜齐飞”中的“齐飞”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
诗中“四围不尽山,一望无穷水”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A. 对自然美景的陶醉 B. 对宁静深远意境的追求 C. 对自然美景的无限向往 D. 对孤独和自由的向往
答案:
- C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同样描绘了秋日的山水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陶醉和向往。
- 王维《山居秋暝》:以山水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
诗词对比:
- 卢挚《沉醉东风·挂绝壁松枯倒倚》与杜甫《登高》:两者都描绘了秋日的山水景色,但卢挚的诗更加注重意境的营造,而杜甫的诗则更加注重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诗选》:收录了卢挚及其他元代诗人的作品,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元代诗歌的风格和特点。
- 《唐诗三百首》:收录了杜甫等唐代诗人的作品,可以与卢挚的诗进行对比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