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幕遮 小云栖道中》
时间: 2025-01-01 12:43:2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苏幕遮 小云栖道中
作者: 黄公渚 〔近代〕
乍晴天,旧游地。夹道松杉,偃蹇苍龙睡。
竹笕通泉声破碎。落日无边,心事残红外。
引诗情,添画意。不散疏钟,淼淼声依水。
竹气四山青到寺。花发残春,鸿是哀鹃泪。
白话文翻译:
初晴的天气,回到曾经游玩的地方。道路两旁是松树和杉树,像懒散的苍龙在沉睡。
竹笕的水声细碎而清晰,落日无边无际,我的心事如同残红花瓣飘散在外。
引发了我的诗情,增添了画面的意境。钟声依旧悠远,淙淙的水声伴随着我。
竹子的清香弥漫四方,青翠蔓延到寺庙。春天已然逝去,唯有鸿雁在哀鸣,像是泪流满面。
注释:
- 乍晴:刚刚放晴,形容天气变化。
- 夹道松杉:指道路两旁种植的松树和杉树。
- 偃蹇:形容懒散地趴着,像龙一样悠闲。
- 竹笕:竹制的小桥或竹篱。
- 破碎:声响细腻而清脆,形容泉水的声音。
- 心事残红外:心中的忧愁与残留的红花形成对比。
- 淼淼声依水:形容水声悠长,带有一种流动感。
- 竹气:竹子的气息或香气。
- 鸿是哀鹃泪:鸿雁的叫声像在悲鸣,似是泪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公渚(1871-1929),字士行,号公渚,近代诗人,生于浙江,擅长词、诗,受传统文学熏陶,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和自然景色,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黄公渚游历云栖地区时,描绘了自然景色与内心感受的交融,表达了对往昔游历的怀念及对自然美的感悟。
诗歌鉴赏:
《苏幕遮 小云栖道中》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词作,展现了黄公渚深厚的文学功底与对美好自然的敏感。开篇通过“乍晴天,旧游地”引入,既点明了天气的变化,也唤起了作者对往日游玩的回忆。接着,诗人用“夹道松杉,偃蹇苍龙睡”描绘了道路两旁的松杉树,形象生动,仿佛让人看见一条静谧的林荫道。
诗中“竹笕通泉声破碎”,以竹笕引出泉水的声音,清脆悦耳,进一步营造出宁静的氛围。而“落日无边,心事残红外”则以落日的壮阔与心事的渺小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在美景中难以摆脱的忧伤。接下来的“引诗情,添画意”,展现出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感悟与创作灵感,似乎在这幅画卷中,诗歌与画意交融,成为一种心灵的寄托。
最后,竹气四山青到寺,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心灵归宿的渴望,而“花发残春,鸿是哀鹃泪”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花开的残缺与鸿雁的哀鸣,象征着春天的逝去与生命的无常,令人感慨。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内心的思考,令人沉醉于那份清新而又略带忧伤的意境之中。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乍晴天,旧游地:初晴的天气回忆起以前游玩的地方,直接引入主题,设定场景。
- 夹道松杉,偃蹇苍龙睡:描绘道路两旁的松杉,形象地表现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竹笕通泉声破碎:泉水流动的声音与竹笕相结合,显得生动清新。
- 落日无边,心事残红外:落日的壮观与心事的忧愁形成强烈的对比,表达内心的复杂情感。
- 引诗情,添画意:自然的美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诗与画相得益彰。
- 不散疏钟,淼淼声依水:钟声悠长,伴随着水声,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竹气四山青到寺:竹子的清香弥漫,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 花发残春,鸿是哀鹃泪:春天的逝去与鸿雁的哀鸣,象征着生命的无常与感伤。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夹道松杉,偃蹇苍龙睡”,将松杉比作沉睡的苍龙,形象生动。
- 拟人:钟声和水声被赋予生命,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如“引诗情,添画意”,工整对仗,增添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过往时光的追忆与感慨,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情感基调略显忧伤但又充满诗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松杉:象征坚韧与长寿,代表自然的力量。
- 竹笕:象征清雅与灵动,表现诗人的高洁志向。
- 落日: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 鸿雁:寓意思念与离别,传达心灵的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乍晴天”指的是什么? A. 刚刚放晴的天气
B. 昨天下雨的天气
C. 一直阴天的天气 -
“竹气四山青到寺”中“竹气”指的是什么? A. 竹子的香气
B. 竹子的颜色
C. 竹子的形状 -
诗中提到的“鸿是哀鹃泪”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与欢快
B. 哀伤与思念
C. 宁静与安详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如梦令》与《苏幕遮》在意境上都表现了对自然的描绘与内心感受的交织。李清照的作品更倾向于柔情细腻,而黄公渚则结合了更多的自然元素与哲理思考,形成了不同的风格。
参考资料: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现代诗歌史》
- 《黄公渚诗词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