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图》

时间: 2025-01-19 18:16:01

我生爱看真山水,眼底崎嵚每自谙。

绝壑卧云留宿雨,高林浮翠出晴岚。

青山近屋多于簇,白石攒沙小似蚶。

展卷令人倍惆怅,杏花春雨隔江南。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山水图
王冕 〔元代〕

我生爱看真山水,
眼底崎嵚每自谙。
绝壑卧云留宿雨,
高林浮翠出晴岚。
青山近屋多于簇,
白石攒沙小似蚶。
展卷令人倍惆怅,
杏花春雨隔江南。

白话文翻译:

我生来就喜欢真正的山水,
在我眼中,崎岖的山石每每让我感到亲切。
在绝壁深渊中,云朵卧着,雨水留宿,
高高的树林在晴空中浮现出翠绿。
青山靠近房屋,显得比簇拥更为密集,
白石和沙子堆积在一起,像小蚌一样。
展开画卷,令人倍感惆怅,
杏花和春雨隔着江南。

注释:

字词注释:

  • 真山水:真实的山水景色。
  • 崎嵚:形容山石的高低不平。
  • 绝壑:深邃的峡谷。
  • 浮翠:形容树木的绿色在阳光下显得轻盈。
  • :聚集,密集。
  • :聚集、堆积。
  • 倍惆怅:更加感到惆怅。

典故解析:

  • 杏花春雨:常用来描绘江南春天的美景,杏花和春雨是江南特有的自然元素,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冕(1287年-1359年),元代画家、诗人,字仲明,号澄心,浙江人。他在画山水方面造诣颇深,并以山水诗著称。王冕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为题材,表达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
《山水图》创作于王冕晚年,时值元代社会动荡时期,诗人通过山水的描绘反映了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向往,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思考。

诗歌鉴赏:

《山水图》是王冕的一首经典山水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与深刻的感受。诗的开头,王冕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对真山水的喜爱,显示出他对自然的深厚情感。接着,通过对崎岖山石与云雨的描绘,展现出自然景观的多样性和变化。诗中“青山近屋多于簇,白石攒沙小似蚶”这两句,描绘了山水与人居的和谐美。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使景色生动而富有层次感。最后一句“杏花春雨隔江南”,则引出一种淡淡的惆怅,似乎表达了对江南美好景色的怀念,也反映出一种人事与自然永恒交融的哲思。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王冕诗歌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我生爱看真山水:诗人表达自己对真实山水的热爱。
  • 眼底崎嵚每自谙:在眼中,崎岖的景色使他感到亲切和熟悉。
  • 绝壑卧云留宿雨:描绘云雾在深渊中逗留,雨水在山间流淌的情景。
  • 高林浮翠出晴岚:在晴空下,高大的树林显得翠绿而清新。
  • 青山近屋多于簇:青山环绕着房屋,形成密集的景象。
  • 白石攒沙小似蚶:白石和沙子堆积在一起,形状如小蚌,生动形象。
  • 展卷令人倍惆怅:打开画卷,令人感到更加惆怅。
  • 杏花春雨隔江南:杏花和春雨的美景隔着江南,表达了思乡之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白石攒沙小似蚶”,将白石比作小蚌,生动形象。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青山近屋多于簇,白石攒沙小似蚶”,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绝壑卧云”,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动作和状态。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山水为纽带,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通过生动的描绘与细腻的情感,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同时流露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江南春景的怀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水:象征自然的真实与宁静。
  • 云雨:象征变化与生命的滋润。
  • 青山:代表稳重与持久的美。
  • 杏花:象征春天的生机与诗意。
  • 江南:代表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常引发思乡情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王冕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元代
    D. 明代

  2. 诗中提到的“杏花春雨”象征着什么?
    A. 秋天的萧瑟
    B. 冬天的寒冷
    C. 春天的生机
    D. 夏天的炎热

  3. “白石攒沙小似蚶”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拟人
    B. 比喻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

  1. C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两首诗都描绘了山水之美,但王维更倾向于表现孤寂和静谧,而王冕则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和对生活的思考。王维的诗中有更多的哲理思考,而王冕则以细腻的观察和情感表达见长。